SAP改性钢渣透水混凝土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生态型混凝土,不仅能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缓解城市排水系统压力,还能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是建设“海绵城市”重要物质基础,在城市道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结合工业固废绿色建材资源化,将钢渣作透水混凝土骨料,不仅合理地利用资源,变废为宝,还解决了因钢渣大量堆积,占用大量土地和污染环境的难题。钢渣透水混凝土路用性能较普通混凝土低,且透水混凝土自身并不能对自然降水进行有效积存与充分利用。考虑掺入SAP(高吸水性树脂),对钢渣透水混凝土进行改性制备,并探讨SAP对钢渣透水混凝土保水性、释水性能力、路用性能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钢渣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钢渣作为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的可行性及其基本性能;(2)制备钢渣透水混凝土,开展包括水灰比、集浆比、骨料粒径、龄期以及成型方法等因素对钢渣透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总结一般性规律;(3)掺入不同量的SAP,分别为胶凝材料的0%、0.2%、0.5%、1%,对钢渣透水混凝土进行改性制备,测定其7 d、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得到综合性能最佳的最优掺量比为0.5%;(4)SAP的掺入能够改善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分布情况,使水泥的水化反应更加充分,同时增加了内部孔隙率,对混凝土强度和渗透性能方面都有积极影响;(5)SAP的使用显著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释水性。SAP可在降水时吸收部分水分并储存体内,当外部环境温度增加,SAP吸收的水分可缓慢释放,非常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此外,SAP钢渣透水混凝土在高温时蒸发散热,能一定程度降低透水混凝土路面和环境温度。
其他文献
2012年ATLAS和CMS对撞机实验中希格斯粒子的发现,标志着高能物理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为了研究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我们需要对希格斯玻色子耦合有一个精确的测量。虽然发现的希格斯粒子信号其质量在122-128GeV符合标准模型的预言,但其有些衰变道的中心值,例如h→γγ偏离标准模型的期望。因此,有很多尝试去解释信号的超出。然而,只有一个希格斯粒子不足以拟合实验数据。许多模型通过引入一个未发现的或质
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趋于完善,对于人员高度聚集性的城市来说,地下工程的建设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地铁作为城市交通骨干的生命线,经常穿过多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单元,随着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地铁基坑以及隧道的修建和延伸,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给工程的初步设计、安全控制、施工难度、工期保障和投资成本带来非常明显的影响。在断层破碎带、岩溶发育区和花岗岩孤石群等不良地质区域修
近日,市场盛传有"混改样本"之称的十强地产企业绿地集团(下称"绿地")正在揭开二次混改神秘面纱。消息称,收购方大概率是万科+诚通组成的国企改革基金,或者是中海和其他投资者组成的投资人。相关人士透露,绿地将出售不超过17.5%的公司部分股份,完成公司的股权架构的重大变更,但是并不影响绿地后续的正常经营。然而,1月21日,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否认了上述传言,称绿地控股在进行二次混改,绝非"
期刊
沥青加铺面层是我国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最为常用的修复改造方案,层间粘结性能的优劣对白加黑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由于我国目前路面设计对原路面的处理方案和粘结层的相关设计条款都过于简单,且层间接触为应力和位移完全连续的假定与实际白加黑路面的层间状态不一致,导致白加黑路面的设计无法有效反映结构的实际性能。本研究基于自主研发的“沥青混合料颗粒剪切分析系统”和压力胶片技术开展白加黑路面的层间剪切和拉
随着社会发展,金属冶炼和电镀等行业的需求增大,致使排放的废水中铜含量激增。Cu2+具有较高的溶解性和毒性,且易与土壤中有机物络合,危及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目前,处理工业废水中Cu2+的主要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化学沉淀法等。其中,施氏矿物吸附是常用方法之一。施氏矿物来源于酸性矿山废水,属于次生羟基硫酸铁矿物,但需调节废水pH值,并需24h预先化学合成。存在处理周期长、吸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
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将建筑废弃混凝土块制成再生骨料,具有绿色环保的社会价值。可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内部孔隙较大,强度较低,为了弥补再生骨料混凝土受力性能的缺点,通过把再生骨料混凝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以及。型钢等材料进行组合,形成一种新型的GFRP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由于GFRP管耐腐蚀性好、抗拉强度高,不仅能有效保护核心混凝土和型钢,也能为核心的再生混凝土提供约束,让再生混凝土因三向受力而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除氮技术能耗大、投资运行费用高、污泥产量大等缺点极大地阻碍了其实际应用。同时,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在处理老龄渗滤液过程中往往效率较低,这是由于老龄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碳不足以完全反硝化。CANON工艺无须添加有机碳源和节省50%耗碱量、62.5%耗氧量,脱氮途径短。然而,CANON工艺理论上只能去除89%的氮素并且产生11%的硝氮,且实际垃圾渗滤液中含有不同基质浓度的有机碳源。而同步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增长,冶金行业发展迅速。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钢产量已位居全球之首,钢铁产能快速提升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冶金固废-钢渣。近些年来,尽管国家在冶金固废资源再利用上投入甚巨,但受限于钢渣处理工艺和成本,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率仅为29%,相较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大量堆置的钢渣既占用土地资源,且严重污染环境。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钢渣具有潜在的胶凝性、强度高,但存在遇水膨胀问题。另外,随着国家环保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天然河砂(RS)被用作细骨料来制作混凝土。然而,RS的过度开采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由于可持续性的要求,RS的补充每年都在减少。解决RS短缺的问题,建议通过机械破碎原始岩石或建筑垃圾产生的机制砂(MS)代替RS。但是据报道,大多数的MS混凝土的强度较高,但延展性较低。为了促进MS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考虑到组合结构的优益性,
目前我国正逐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环境影响问题,比如日益引人关注的环境振动问题。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环境振动振源主要是交通、建筑施工和动力机器等,所引起的振动大多数以低频段为主。如今人们对交通线路中的振动问题研究的较多,但相对忽视了冲击荷载的振动问题,桩基础沉桩施工、锻锤锻打作业、强夯法地基处理、隧道土石方或基坑工程爆破等情况下产生的冲击荷载往往会对邻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