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道德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教育领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尽管开始重视生态道德教育,但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所以,研究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高校的生态道德意义重大。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互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启发、引导大学生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更好的享用自然、享受生活,自觉养成爱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和相应的道德行为的活动。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由生态道德认知、生态道德情感、生态道德意志、生态道德信念和生态道德行为五个部分组成。 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尽管起步相对晚一些,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层次、类别比较齐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具体表现为:已把生态道德教育列为国家教育计划、生态道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教材趋于成熟、许多高校开设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选修课程和高校以多种形式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等五个方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还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内容亟待规范,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方式单一,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大部分高校未开设生态伦理必修课程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把生态道德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体系,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高校生态道德素质评价机制尚未健全,教育理念滞后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社会上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现象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是缓解生态危机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道德基础。 为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高教管理部门和高校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改革完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创造条件。把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强化生态道德教育,通过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可以进一步强化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改革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还要通过建设优美校园环境、规划校园布局建筑设计、规范制度文化和引导闲暇文化来营造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教学总结”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认为,为了提高教学总结的有效性,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在观念上,追寻教学总结的本义,丰富教学总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知识的研究,尤其是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主要以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其一,研究者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关系探讨分歧有四种:无接口说、
发展性评价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目的,它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同时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本文将发展性评价引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龙舟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群众基础是龙舟发展的坚实力量,是百姓喜闻乐见、深受欢迎的民间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体育文化的需求
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各种体育项目的竞赛将如盛宴一样呈现于人们面前,同时将对中国体育产生的影响。田径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曾长期得到了重视,校级田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