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是一项社会公共福利,能有效缓解低基层收入人群生活压力,遏制基层贫困人口规模扩大,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至低保工作开展以来在保障民权、维护民利、保持稳定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保障了部分基层贫困人群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2013年11月习近平通知首次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要求各基层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贫困农户状况,精确识别贫困户,有效开展精确帮扶、管理的治贫工作。而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低保作为社会一种救济制度在基层实施,有效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然而,鉴于我国国情复杂,人员众多的实际,低保制度在各基层运行期间,管理难度大、基层财政亏损严重等多种制度运行问题频现。而低保制度运行不良将在一定程度影响基层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完善农村低保运行机制,促使其规范化、法制化运行,对推动扶贫工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主要运用实证研究对我国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低保制度基层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实证分析方面:以某N乡为研究案例,研究精准扶贫形势下低保制度的基层实践。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元月,研究对象分为三类,低保工作者、参保者、未参保者。通过走访、问卷及会议座谈掌握了一些低保制度在基层实践中存在的不适宜之处并总结出三类人群对现行低保制度的看法和未来低保走向的期待。由于低保制度在基层运行中基层干部处于主动地位,所以本文以基层干部为主要研究对象,一般群众也在研究之列。根据低保制度的申请流程进行逐步探索、研究,抽丝剥茧,以深入发掘制约低保制度在基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在精准扶贫形式下更适宜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走访及会议座谈了解到:N乡辖区居民具备申请低保条件后,首先向村委会进行申报,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后,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无异议后,由村两委负责低保人员填写申请表格及证明等材料。之后民政工作人员进行入户审查,审查合格之后,完善手续,向区级民政部门报送材料,等待审批。在进一步的走访、调查中发现,N乡低保制度的基层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存在“错保”、“漏保”的现象;存在隐性的“人情保”、“关系保”;存在村干部冒领、截留、挪用低保金现象;存在村干部瞒报迟报现象;在办理农村低保手续时向低保户借机收取费用;存在虚构参加低保人员名单,骗取低保金的窝案或串案现象。另外,精准扶贫形势下目前低保机制运行的主要举措主要有:精准识别:确保低保工作精准,落到实处;精准帮扶:确保低保工作落实,效益长远;精准管理:确保低保工作严管,实时更新。结合分析,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形势下农村低保机制运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低保工作机制不健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宣传:政府宣传不到位;资金:扶贫资金有所欠缺;督察:监督体系有待完善。低保制度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兜底保证,要做好农村低保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科学管理,坚持长期监督。目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正处于攀升期的一个末端,处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与全面覆盖仅差一步之遥,但又需要耗费大力的人力、物力来推动这一步的跨越。我们要想能顺利的跨越这一步,让农村低保制度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政府在其中应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下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严格落实政策、完善低保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动态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力量;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拓宽资金渠道,导入社会力量支持;加强督查力度,实行问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