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方是活跃在当代文坛中一位知名女性作家,1987年因《风景》的发表而名声大噪,成为新写实作家的代表。四十多年对写作的坚持,让方方创作了很多经典的小说文本,比如《乌泥湖年谱》、《万箭穿心》、《软埋》等等。纵览方方的创作,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除了早期的几部歌颂青春的作品,方方绝大多数的小说作品都是灰色的写作基调,死亡、悲观、黑暗等悲剧色彩始终贯穿在她的小说之中,无论创作题材及创作手法如何变化,小说对悲剧的呈现始终不变。而在呈现悲剧时,方方选择的主体都是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呈现悲剧的方式,就是把这些小人物置于大时代的变革之中,通过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引发对社会变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是从本文研究问题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说明。正文部分围绕社会变革这个要旨,主要从“悲剧发生的起点”、“悲剧发生的文学表现”、“悲剧发生的社会成因”以及“悲剧呈现的文学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方方小说中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进行阐述。具体来说,第一章先是对方方及其小说创作做简单梳理,从1986年《白梦》的发表开始,方方小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由先前的歌颂青春转向审视社会,本章旨在结合相关资料,挖掘方方写作方式转变的原因及特点。第二章重点介绍方方小说对社会变革悲剧呈现的文学表现。通过整理发现,方方小说对社会变革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以“政治”为主题的政治运动期,通过知识分子来呈现社会变革中悲剧的发生;二是以“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转型期,以底层市民、孤独女性和青年学生等群体来呈现悲剧的发生。第三章,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有关知识,借鉴西方学者中的异化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把研究的重点从文学拓展到社会,针对第二章中“知识分子”、“底层市民”等人物群体的悲剧命运,多方面挖掘这些人物悲剧命运背后的社会成因,并试图探寻导致悲剧发生的最大根源。第四章,研究的重点再重新回到文学,结合童庆炳先生对当代文学精神指向进行概括时时,提出的“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和“艺术文体”三个要素,突出方方对历史进程的肯定,分析作家悲剧呈现的艺术手法,重点突出作家悲剧写作时的人文关怀精神,由文本到作家,总结方方悲剧呈现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结语部分,结合前三章内容,对方方小说中有关社会变革问题的悲剧呈现进行总结性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