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原料药金银花的生产质量标准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金银花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用于痈肿疗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金银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多为人工栽培品种。金银花产地多、品种丰富、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导致金银花药材质量不一。在市场上,山银花与硫熏金银花等药材也有销售,对以金银花为原料药的热毒宁注射液的制剂质量安全有效及稳定造成了影响。本文拟通过建立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采收加工、不同包装贮藏药材质量进行研究;对金银花种子种苗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从源头上规范金银花药材生产。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腺毛内含物进行定性研究,分析不同采收期代谢产物差异,可以进一步揭示金银花腺毛与其质量的关联,为不同采收期金银花质量差异的机制提供一定研究基础。本文研究内容如下:一、文献研究对金银花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和归纳,发现金银花中含有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对金银花的质量评价进行整理,发现金银花药材化学评价主要集中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等成分,并逐渐向多指标成分测定方向发展。对金银花、山银花和硫熏金银花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三者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各不相同,差异较大,采用指纹图谱、性状鉴别和光谱成像等方法可区分三者。二、金银花种质标准化研究对市场上不同批次金银花种子进行种子质量形态指标测量,测定其纯度、净度、千粒重、水分、发芽率和生活力,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依照水分、发芽率、千粒重将金银花种子分为3个等级。对市场上不同批次金银花种苗进行苗木质量形态指标测量,测定其地径、株高、主根长、分根数和分枝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株高、地径及分枝数将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金银花扦插苗分为3个等级。三、金银花品质评价研究对金银花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研究,粉末鉴别结合扫描电镜对金银花显微特征进行观察,金银花主要显微鉴别特征有腺毛、非腺毛、花粉粒、草酸钙簇晶等组织结构和内含物。IV比较了不同展开系统、不同提取方法、不同药典收载方法、不同温湿度等条件,在药典原有色谱条件的基础上优化了金银花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增加了木犀草苷、芦丁对照品的对照和AlCl3显色剂显色。在Rf值0.34处的淡黄色条带和Rf值0.17处淡蓝色条带可用来区分金银花与山银花,在Rf值0.3处的亮蓝白色条带和Rf值在0.71处淡蓝色条带可用来区分金银花与硫熏金银花。对金银花样品进行检查项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增加了杂质、花朵开放率、浸出物测定和SO2残留量检测。46批金银花药材中,浸出物含量均大于30%,SO2残留量均低于50 mg.kg-1。采用ICP-MS技术对金银花中11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46批药材中,部分金银花药材存在Pb、Cd、Cu等元素超标现象。Sb、Ga、Ni、Cr、V、Ti元素含量较高,分布在10~30 mg·kg-1范围,Ga元素在不同批次间差异性最大,分布在1~600 mg.kg-1范围。采用GC-MS方法测定30批金银花药材中74种农药残留量,发现金银花药材中主要含有的残留农药均为有机氯类,包括α-BHC、β-BHC、γ-BHC、δ-BHC及五氯硝基苯(PCNB),且含量很低。通过HPLC方法建立30批金银花药材指纹图谱,识别出33个共有峰,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对共有峰峰面积进行分析,山东、江苏、河南河北三块区域很明显的区分开,并筛选出11种差异成分。该方法通过特征峰的增减可区分金银花、山银花、硫熏金银花。采用UPLC法测定不同产地48批金银花中10种成分,包括7种有机酸、2种环烯醚萜苷和1种黄酮类成分。采用OPLS-DA分析,发现不同产地样品存在分散趋势。采用GRA和TOPSIS方法对不同产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金银花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江苏和河南样品较优。另外,建立了近红外定量模型与一测多评方法用于金银花品质评价。采用UFLC-Q-TRAP-MS/MS法测定51批金银花样品29种核苷氨基酸类成分,包括21种氨基酸和8种核苷。结果显示,金银花中丙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高。采用GRA和TOPSIS方法对金银花药材进行评价,S10样品质量最优,S25样品质量最差。四、金银花采收、加工和包装贮藏研究采用UPLC法测定不同采收加工样品中10种成分含量,比较不同采收期(米粒、三青、二白、大白、银花、金花)、不同茬(一茬花、二茬花、三茬花、四茬花)、不同加工方法(鼓风干燥、红外、微波、晒干、阴干、杀青)、不同温度(40℃、50℃、60℃、70℃)金银花药材质量优劣。结合生物量与有效成分含量,发现金银花在二白至大白期采收为佳,结合产地实际加工情况、外观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金银花采用低温杀青变温干燥加工方式为佳。通过建立的金银花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对不同包装材料(尼龙袋、塑料袋、真空袋)、不同贮藏温度(低温0~10℃、常温25℃)等金银花药材质量进行考察,对最佳包装贮藏条件进行探索。发现6个月内金银花药材中水分、绿原酸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合成本及实际情况,金银花药材采用尼龙袋包装并置干燥阴凉处保存即可。五、不同采收期金银花腺毛形态及成分变化规律研究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不同采收时期金银花腺毛进行形态学(腺毛密度与长度)研究。发现随着花蕾的成长,腺毛及非腺毛密度逐渐降低,在米粒期密度最高,金花期密度最低。腺毛与非腺毛长度无明显变化。采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获取金银花腺毛,并基于UFLC-QTOF-MS/MS技术对金银花腺毛中非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金银花腺毛中存在28种化合物,包括5种有机酸类、2种糖类、5种环烯醚萜类及16种黄酮类成分。采用UFLC-QTOF-MS/MS技术分析金银花不同采收期腺毛成分变化规律。结合PCA和OPLS-DA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可以明显的区分开,筛选并指认出不同采收期4个差异成分,包括2种环烯醚萜苷和2种有机酸成分。六、总结通过研究建立了热毒灵注射剂原料药金银花质量标准(草案),金银花种子种苗标准,金银花采收、加工及贮藏生产技术规范等,构建了与山银花、硫薰金银花鉴别的方法,为确保金银花质量有效、安全及稳定提供了科学支撑。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咪唑立宾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1)年龄大于18周岁;(2)符合特发性膜性肾病且病理分型为Ⅰ~Ⅱ期,疾病严重程度需要免疫抑制剂
采用光催化剂Y2O3/WO3对含溴酚蓝染料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光催化刑作用机理,讨论了光催化剜组成、用量、试液pH值、光照时间与溴酚蓝染料溶液脱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