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锰冶炼以及电镀锰企业在操作过程会产生大量以硫酸锰为主盐的重金属废水,加之近几年来我国对锰矿需求的增大,处理回收高浓度硫酸锰废液中的锰是目前渐趋必然的结果。结合离子交换膜电解法高效率、低能耗、环境友好型等特点,采用新型膜电积技术-双膜三室电解法同时回收高浓度硫酸锰废液中金属锰和微粒二氧化锰,使之资源回收利用,并减缓污水厂再处理的负担。同时,对传统单膜双室膜电积工艺的最优工况下的效益与双膜三室电解法的最优工况下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双膜三室电解法下的实验研究,单因素实验下得到的最优工况为:在原废液Mn2+为30 g/L,极间距为65 mm,中隔室硫酸浓度为0.5%,并于阴极室投入0.03 g/L SeO2(以Se计)的条件、保持阴极pH显中性下,采用不锈钢板阴极和钛基二氧化铅阳极,使阴极电流密度为3.9 A·dm-2,阳极电流密度5.45 A·dm-2,阳极液硫酸浓度为1.5 mol/L,在温度为30℃电解2h,并定时对阳极液作轻微搅拌。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的结果为:各因素对槽电压影响显著程度为:阳极室c硫酸>温度>电流密度>阳极材料;各因素与阴阳两极电流效率影响显著程度分别为:阴极:温度>阳极材料>电流密度>阳极室c硫酸;阳极:阳极材料>阳极室c硫酸>温度>电流密度;各因素与阴阳两极能耗影响显著程度分别为:阴极:阳极室c硫酸>温度>阳极材料>电流密度;阳极:阳极材料>阳极室c硫酸>温度>电流密度。并且四种因素对阳极产品形貌影响较大,阳极材料和硫酸浓度对阴极产品形貌影响较小,电流密度和温度对阴极产品形貌有着较大的影响。正交实验得到的结论和设置的单因素实验结果相近,在此最优条件下的槽电压为7.6 V,阴极电流效率为62.4%,阳极电流效率为91.6%,阴极能耗为11882 kW·h/t,阳极能耗为5117 kW·h/t。相比之下,通过单因素得到的单膜双室最优工况为:在原废液Mn2+为30g/L,阴极选用Cr18%、Ni8%、Mo2%不锈钢板,阳极选用过电位较高的钛涂钌板,阴膜采用JAM-II型均相离子交换膜,阳极室加入适量的1%稀硫酸,设定阳极电流密度为6 A·dm-2,极间距为45 mm初始电解条件下,考察的四个因素优化条件为调节阴极pH为7.4,并投入SeO2添加剂0.03 g/L(以硒计),电流密度为400 A·dm-2,在35℃的槽温下进行实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槽电压的影响显著程度:电流密度>温度>阴极pH值>阴极SeO2投加量;各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显著程度:电流密度>温度>阴极SeO2投加量>阴极pH值;各因素对能耗的影响显著程度:电流密度>阴极SeO2投加量>温度>阴极pH值。这基本和单因素实验下得到的最优条件相吻合,最优工况下的槽电压为5.5V,电流效率为85.6%,能耗为6269 kW·h/t。最后,本论文进行了两种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若处理回收已给定的原废液,则双膜三室每回收1t产品的电价略低于单膜双室的消耗,且每个工作周期下的经济效益高于后者,硫酸回收的总收益基本持平。总体来说,双膜三室电解新工艺下效益要优于单膜双室电解下经济效益。本论文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分析论证双膜三室电解下处理回收高浓度硫酸锰的可行性,但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只是沿用单膜双室,自己进行再设计,作出了两种技术的效益对比分析,但针对传统单膜双室而言,此研究已然作了抛砖引玉,有望更多学者及科研组对以后膜电积工艺推动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