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锁技术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实验室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ncyso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心静脉置管术以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急危重病救护的必要手段之一。但由置管引发的感染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概率高达60%-80%。导管相关感染与细菌容易形成生物膜有很大关系,生物膜的形成使全身用药疗效较差,患者被迫拔管的机率大大增加,使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增加。抗生素锁技术(Antibiotic Lock Technique, ALT)是将高浓度的抗生素注入导管内,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达到保留导管目的的一种技术。但是针对该技术治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其使用的有效性、使用时是否产生负作用以及合适的使用浓度和时间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为了揭示这些问题,我们将最易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产膜阳性菌株ATCC35984作为实验菌株,常用抗生素头孢他啶作为ALT抗菌溶液做相关性研究,希望能为今后临床开展此技术治疗导管相关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目的:第一:通过动物实验比较ALT与全身用药治疗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同时观测使用ALT是否产生细菌耐药、对局部血管有无损伤,由此来确认该技术能否作为治疗导管相关感染的常规疗法。第二:在常规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和常用的锁定时间内,找到灭菌效果最好的药物溶液浓度和最有效的锁定时间,为以后临床使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阶段:将形成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导管植入动物体内,将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全身用药组(A组)每天全身使用头孢他啶,剂量为100mg/kg×体重,导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导管注药组(B组)在导管内注入0.3m1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剂量为7.2mg/ml;联合用药组(C组)既进行全身用药又进行导管注药。三组动物干预8天后停止干预,三天后拔管。这期间分别在置管后第2、4、6、8、11天采集导管血和外周血。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定量培养,银染法检测管腔生物膜情况,比较三种方法清除细菌生物膜的效果;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ebrand Factor, vWF)的含量比较三组方法对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同时做细菌定性培养判断动物是否发生全身感染;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动物体内分离出的表皮葡萄球菌做药敏实验,判断细菌是否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第二阶段:采用置片法将含有细菌生物膜的硅胶薄膜按药物干预的不同浓度随机分成300倍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600倍MIC、900倍MIC三个浓度组,每组在干预至6h、12h、18h、24h四个时间点取出处理后,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进行细菌计数定量培养,交叉比较出ALT最有效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浓度。所有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细菌计数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分析的数据应用LSD-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导管血计数结果:在干预期间,B组和C组细菌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但与A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0;停止干预时,A组计数仍居高不下,B组和C组共有9只动物计数结果为0(其中B组4只占66.67%,C组5只占83.3%);停止干预后,B组和C组在停止干预时计数结果为0的9只动物在停止干预后仍为0。(2)外周血定性培养结果:未进行干预前,三组外周血定性培养均为阴性;干预第2天,A组3例阳性、B组和C组无阳性;干预第4天,A组4例阳性、B组1例阳性、C组无阳性;干预第6天,A组5例阳性、B组1例阳性、C组无阳性。干预停止时A组全部呈现阳性、B组2例阳性、C组无阳性;在停止干预后,B组仍然2例阳性、C组出现1例阳性。(3)导管处理结果:计数结果显示:B组和C组的共有9个标本的细菌计数结果为0(其中B组4个C组5个,总计75%),其余标本平均计数结果则达到51ogcfu/ml;银染结果显示:A组的留置针管腔内呈现出黑色相连的絮状物与菌膜分界不清;B组和C药组中未完全清除生物膜的导管内可见明显的斑块和少量聚集成团的絮状物;已完全清除生物膜的导管内没有明显的黑色团块和斑点。(4)vWF结果:置管后第2天,A组vWF含量显著高于B、C组,随着置管时间延长,三组vWF含量均逐渐升高,且A组vWF含量仍然显著高于B、C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停止干预后,A、B、C组vWF含量持续升高,三组之间vWF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5)耐药性检测:三组都没有出现耐药。(6)不同浓度下最有效时间:300倍MIC干预下的硅胶薄膜细菌计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600倍MIC干预下的硅胶薄膜细菌在18h的计数结果出现显著性差异,P<0.001;900倍MIC干预下的硅胶薄膜细菌在12h的计数结果出现显著性差异,P<0.001。(7)不同时间下最有效浓度:在相同的锁定时间内,经300倍MIC干预后的硅胶薄膜细菌计数结果最高,其次是600倍MIC,900倍MIC干预后的硅胶薄膜细菌计数结果最低,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1)仅全身用药不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里的细菌,而导管注药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地清除生物膜细菌,即:使用ALT可有效清除生物膜。(2)使用ALT可降低全身感染的发生,但要合理控制注药的量以及注意注药的方法。(3)在ALT的临床使用过程中,配合全身用药可更加有效的防治全身感染。(4)若导管内细菌生物膜已完全被清除,在短期内不会引起再次感染,若导管内细菌生物膜未被完全清除,在停止干预后仍然有复发的可能。(5)在正确使用ALT的前提下,不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在短期内且不会引起细菌耐药。(6)300倍MIC作为ALT溶液不能有效清除细菌生物膜,而600倍和900倍MIC的溶液均具有良好的清除细菌生物膜的作用。且在相同的锁定时间内,浓度越高,其清除生物膜的能力越强,效果越好。(7)600倍MIC作为ALT溶液,锁定18小时效果最好;900倍MIC作为ALT溶液,锁定12小时效果最好。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若以600倍和900倍MIC作为ALT溶液,在治疗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分别锁定18小时和12小时,以最大程度的清除细菌生物膜。
其他文献
依据水基钻井液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相关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介绍了一些钻井液处理剂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重点概述了水基钻井液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抑制效应,并简要说明了
目的:评价可弯曲电子支气管镜介导下应用钬激光技术治疗由良、恶性病变导致的中央气道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经过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针对矿山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就产
<正>郑晓华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入选学者,全国青联委员,曾任中国首届“兰亭奖·教育奖”评委、北京市教委
期刊
目的观察苦参汤加减肛门熏洗坐浴预防和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0例内痔为Ⅱ-Ⅳ期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65例,其中试验组A组患者于
编者按$$ 2014年8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以下简称“WTO中国稀土案”)上诉机构报告,维持专家
报纸
把传统音韵学和西方历史语言学构拟方法相结合,配合儿化、跨方言比较等证据,构拟出山东方言日母字古音值,是对汉语方言构拟的一个新尝试。
目的:了解核酸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泌尿外科、妇科、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及东部战区总医院2
目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a 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一种临床常见及多发的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研究表明,此病发病率较高,约为10%~40%,尤以10至35岁的年轻人最
目的研究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发生胃排空障碍(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的危险因素,以探究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的方法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