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印象色彩深厚的农民情怀——浅论孙为民的油画艺术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97144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崇尚自然,人文关怀的思想境界影响着孙为民的一生。孙为民的作品就充满着人文关怀和自然主义,纵观孙为民60余年的人生历程,生活在大都市的他把笔触伸向偏远的山村,记录下那里朴实的农民,肥沃的土地,明媚的阳光,和谐的色彩。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富有农民气息。在农村的土地上,他感到一种至纯至真的亲情,又像是超越时空的爱情。在农村,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光着屁屁的小孩,还有那健硕的小伙子,都是那么纯朴,那么值得赞美。在平淡和真实的生活中,孙为民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他坚信自己的艺术追求是和谐的、人本的、自然的。他的艺术风格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学画到1990年,这个阶段是古典写实主义风格;第二阶段是1990年以后的印象主义风格。1987年,孙为民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新古典主义及其启示》,这篇论文现在依旧被视为探索油画技术演进的重要文献。1990年,孙为民出外考察归来,开始研究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更多的是农村、农民、农耕,关心的更多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孙为民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怀着一颗同情的心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温暖他们,歌颂他们。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让更多的人去关心农民,知道农民的生存现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孙为民用印象派的绘画语言把瞬间的光线、空间、色彩、心情都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我们追随他的脚印,走进那美轮美奂的和谐世界,体会画家带给我们人道主义的关怀和追求和谐社会、和谐自然的心情。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查理斯·艾夫斯(Charles Edward Ives)是二十世纪杰出的音乐家之一,被后世称为美国先锋派音乐的鼻祖,是西方近代音乐史上神秘而独特的作曲家。他出生在广阔的新英格兰土地上,在
针对村级组织阵地“弱、小、无”的特点,启东市有计划地加强村级组织阵地规范化建设。一抓标准,规范内容。通过细致的调研,确立了阵地规范化建设“三室七有”标准,即每个阵地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