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长期以来,该病一直被视为是良性的,但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长期的、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可引发心肌的结构性改变,增加心脏猝死的发生的概率。由于抗早搏药物长期服用存在的潜在风险、射频消融术等治疗为患者带来的较高的经济负担,针对目前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现状,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有效的治疗手段逐渐在该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导师刘爱东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对于治疗本病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并通过整理观察创制自拟方生脉饮加味。本研究即评价生脉饮加味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研究中所选用的病例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疗区符合室性期前收缩诊断和中医内科疾病心悸(气阴两虚型)诊断的病例86例。将收集病例进行统一编号,利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所收集病例需进行基础信息登记,并完成动态心电图、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等,按要求填写中医证候量表。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次,日1次,晨起空腹服。试验组:在西药基础上给予生脉饮加味中药免煎颗粒,150ml/次,日2次,早晚餐后温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过程中通过观测患者心率、血压及症状变化进行药物用量调节,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动态心电图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生化检查指标变化,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统计工具为SPSS 23.0软件,对于得出的所有统计结果均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医证候积分、心率变异性、生化指标(肝、肾功能)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经治疗,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6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6.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x~2=12.384,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治疗两组对于研究中的中医症状均有改善。组间比较试验组在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失眠、懒言的症状改善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眩晕症状改善上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显示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眩晕症状的改善效果尤为明显,其他症状也有一定程度改善。3.治疗前后两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比较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室早发生频次均减少,组内比较:试验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组间比较后显示:干预后两组室早频次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降低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比较经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两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x~2=9.748,P<0.01),在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两组心率变异性分析水平比较经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有改善,经组内比较后显示:试验组对于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对于SDNN、SDANN、RMSSD有极显著改善效果(P<0.01),但对于PNN50的改善效果不及试验组。结论:1.生脉饮加味能明显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气阴两虚型)的中医临床证候,尤其是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失眠、懒言症状上有显著改善,相较于单纯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更具优越性。2.生脉饮加味能够明显增加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对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有显著的改善。3.生脉饮加味在治疗过程中对肝功能、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