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视野下的炕围画研究——以山西省晋北乡村炕围画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炕围画作为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盛开在号称“地上文明古国”的山西,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深深地扎根于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中,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民众传统的居住环境和审美意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炕围画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眼,但这并不意味着炕围画已经彻底消失,而是以其全新的变体——手绘墙画依然活跃于民众的生活中。本篇论文是在前人对山西炕围画的形式与内容、艺术特色和美学风格研究的基础之上,将炕围画置于山西省古边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个特殊的大背景之下,从炕围画与民俗文化的角度入手探讨山西省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文化艺术特色以及它与地方文化的关系,从而努力寻找到一条更适合让炕围画传承和发展的路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论部分介绍了该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运用历史地理生态学理论将炕围画置于古边关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研究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分布状况、历史渊源、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进而发掘出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独有的区域特色。第三章是本篇论文的核心章节,也是体现民俗学学课特色的一个重要章节。其中第一、二节着重从炕围画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民间戏曲文学这三个维度阐释了古边关乡村炕围画与民间文学和戏曲文学的紧密联系;第三小节依据炕围画在不同的场景所呈现出的不同形态分别写了年节中的炕围画、婚礼房中的炕围画、房屋建构中的炕围画以及民众生活中的炕围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炕围画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第四小节从炕围画与民间信仰、图腾崇拜、色彩崇拜和人伦教化四个维度阐释了炕围画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以上都是从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阐释了古边关乡村炕围画与地方文化的关系。第四章基于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现状,从“非遗”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宏观角度密切关注山西省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未来走向,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传承人的角度研究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和职业变迁与炕围画的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第五章结论部分通过对前面各章节的总结陈述,针对山西省古边关乡村炕围画的现状提出了保护策略具有现实意义。为当下正在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彭德怀,在其长达30多年的军事生涯中,每逢时局危难之际,总是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坚守井冈    1928年冬,随着红四军、红五军两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在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扩大了湘赣边的革命影响的同时,也引来了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6个旅,约3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