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是英美学术界著名的大众文化研究学者,长期致力于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他的学术思想涉及了大众文化的众多领域,在1989年出版的《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费斯克提出了大众文化中关于迷文化的相关论断。对迷文化的关注构成了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核心部分,并对后来的迷文化理论研究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当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特别是迷文化理论研究领域的旗帜人物。迷文化理论的提出对法兰克福学派一直以来的大众文化消极态度及媒介批评理论进行了强有力的论辩,为研究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广阔的视角和积极的方式。鉴于此,本文以费斯克的迷文化理论为研究对象,力图在研读费斯克的著述的基础上,从探究迷文化的理论来源、核心思想等方面,对迷文化进行系统性的梳理。本文还将迷文化与当代新媒体环境中国的文化现象相结合,尝试解读中国大众文化中迷文化的现状,发掘费斯克迷文化理论的价值与不足。本论文的基本思路和观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对课题的提出、研究现状以及课题的研究意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费斯克迷文化理论的研究现状,以此凸显费斯克迷文化理论在他大众文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做简要的概述。第一部分论述了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指出了他迷文化理论产生的理论契机。费斯克认为迷文化产生于积极的大众文化背景,并且大众主体是积极的、主动的行动者,大众对文本的解读是主动对文本意义的发现。通过对费斯克能动的大众文化及大众主体的阐述过程中,挖掘出大众文化中特殊的大众文化迷群体及其所形成的迷文化,并将迷文化与媒介的更新发展相结合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综合性地分析了费斯克迷文化产生的文化背景,并介绍迷文化的理论来源。费斯克迷文化理论主要受到了伯明翰学派的影响,是借鉴了米歇尔·德塞都的“抵制”理论和“符号游击战”思想、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习性理论、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的“拼贴”概念。由此构成费斯克迷文化核心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费斯克迷文化核心思想的阐释,他突破传统对大众文化贬斥的一贯态度,认为迷文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大众的产物,是结合媒介产生的亚文化。而大众文化迷是“过度的读者”,具有鲜明的辨别力和积极的生产力,具备大众文化资本积累的性质。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媒介文化的发展及媒介融合的加剧,大众文化迷已经成为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表征。第四部分是中国化的迷文化分析,结合中国当下的大众文化现象来阐释费斯克迷文化理论在当代的现状,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呈现一种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态势,费斯克笔下的迷文化对于融媒体加剧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对中国迷文化现象的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使得信息获得更加便捷,大众文化迷互动、分享行为的丰富促进了“新媒体迷”身份的认同。同时,在媒介语境下,大众文化迷力图借助新媒体消费和生产的环境,实现与融媒体的合作共赢,一方面促进新媒体的运营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迷群获得充分的解放,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双赢。最后,笔者梳理了费斯克迷文化理论的价值贡献,并结合中国新媒体环境辩证地分析了它所存在的局限性。指出费斯克对迷文化的研究,是将文化和媒介相结合进行考察,创造了大众文化特殊文化类型——迷文化研究的新方向。但是,他将迷文化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抵制性”研究,是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