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全球经济进程的推进,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从一国扩展到其他国家,借助与他国进行贸易往来、富足的生产资料自由流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转移、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提供生产资料等环节组成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庞大经济体。由此看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趋势,在日后的经济活动中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它使得资本和各类生产资料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整合、优化配置,并且能够自由流动。而跨国公司由于它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现行全球经济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其作用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且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从而使全球性的分工合作以及各生产贸易的不同环节得到全面展开的深化,由此促进整个经济体的迅猛发展。但是,跨国公司的国际化业务也将导致一国甚至多国经济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存在威胁。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为扩大自身实力、改善自身经营结构或削弱甚至消灭其他竞争对手,需要通过并购其他公司的方式来扩充自身实力。在这一并购过程中,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主要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大举并购他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而不顾目标公司的意愿而采取非协商、突发且直接的购买手段。对此,中国企业了解自身竞争地位、挖掘自身潜力、自我完善,在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下增强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外资的恶意并购,实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充分研究西方并购理论和中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外资恶意并购中国企业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从外资恶意并购案例背景和西方效率理论、价值低估理论、投机理论、市场力量理论等并购理论背景入手,通过外资对中国企业在食品行业、重工业、轻工业、机电行业和化妆品行业的恶意并购现状分析,指出外资恶意并购行为呈现出并购对象集中在龙头和受限行业、区域布局向二三线城市推进、投资方式倾向于独资、并购目的部分出于投机目的、并购结果取决于政府而非市场、恶意并购与企业前途相互作用影响这六大特点。进一步分析外资恶意并购中国企业的动机成因,明确外资恶意并购中国企业对中方产生有消极和激励双重影响,以警惕中国企业遭受外资恶意并购的现象。最后,结合外资恶意并购中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影响,根据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从政府完善规章制度、行业加强协作监督、企业自身改革创新为重点的三个层面提出应对外资恶意并购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策略,促使中国企业更好的参与到全球市场经济的角逐中,使全球开放性资源得到重新优化整合,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希望对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