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建国以后,集中考察中英关系在建交问题上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东西方冷战的格局,中英两国分属于不同的阵营,然而它们并非完全遵从苏、美意志的国家,而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制定对外政策。中英两国国力在20世纪下半期发生了方向相反的变化,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上升;英国的国力不断削弱,国际地位逐步下降。这就导致了在此时的中英关系中中国处于主动,旧中国时期那种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英国意欲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不表明英国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中英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新中国成立前英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其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在华影响与地位也显著下降。为了维护在华利益,英国开始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第二部分是关于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仅3个月后,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因素、香港问题、国际冷战大背景以及苏联和美国政策的影响等,中英关系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英国作出了不同于美国的抉择,显示了其现实主义外交特性。第三部分反映了中英建交谈判历程的曲折和复杂。当时的国际大背景和英美“特殊关系”决定了英国在承认新中国后就一直停滞不前。中英两国在1954年建立“半外交”关系。直到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后,中英两国才正式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英两国虽然在香港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矛盾,但新中国当时作出“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决策,保持了香港的稳定。20世纪70年代后,中英双方抓住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机遇,妥善解决了两国间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清除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的完全正常化。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此时的英国外交已经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特点,然而,为了维护大英帝国昔日的光辉,英国常常借助美国的影响来彰显其实力。中英之间的关系变化,集中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和英国都适时调整外交关系,从而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