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中国成立前后中英建交问题的历史考察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建国以后,集中考察中英关系在建交问题上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东西方冷战的格局,中英两国分属于不同的阵营,然而它们并非完全遵从苏、美意志的国家,而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制定对外政策。中英两国国力在20世纪下半期发生了方向相反的变化,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步上升;英国的国力不断削弱,国际地位逐步下降。这就导致了在此时的中英关系中中国处于主动,旧中国时期那种任人宰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要明确的一点是,英国意欲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不表明英国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中英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新中国成立前英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其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在华影响与地位也显著下降。为了维护在华利益,英国开始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第二部分是关于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仅3个月后,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因素、香港问题、国际冷战大背景以及苏联和美国政策的影响等,中英关系没有得到正常发展。英国作出了不同于美国的抉择,显示了其现实主义外交特性。第三部分反映了中英建交谈判历程的曲折和复杂。当时的国际大背景和英美“特殊关系”决定了英国在承认新中国后就一直停滞不前。中英两国在1954年建立“半外交”关系。直到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后,中英两国才正式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中英两国虽然在香港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矛盾,但新中国当时作出“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决策,保持了香港的稳定。20世纪70年代后,中英双方抓住中美关系改善的历史机遇,妥善解决了两国间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清除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的完全正常化。最后是本文的结语部分,此时的英国外交已经表现出力不从心的特点,然而,为了维护大英帝国昔日的光辉,英国常常借助美国的影响来彰显其实力。中英之间的关系变化,集中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和英国都适时调整外交关系,从而实现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其他文献
目的分离小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运用系统溶剂法、正反向硅胶色谱柱法、凝胶色谱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法对小果唐松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
海洋山岩体是华南加里东期一个典型的壳源花岗岩。因在岩体的西部边缘和岩体北部产有廉江、小源、银山岭等一些小型多金属矿床点而受到同行们持久性地关注。从20世纪60年代起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炎性因子及单个核细胞(PBMCs)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
<正>近几年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驱龙、甲玛、厅宫、冲江等大型规模以上矿床,其区域性大规模成矿作用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甲玛、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