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加速车道剩余长度的智能车辆自主汇入策略建模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期内,智能车辆和传统车辆混行的模式必将持续存在。智能车辆在高速公路加速车道汇入过程中,由于传统车辆驾驶人主动避让智能车辆的概率不高,而智能车辆又必须要在有限的加速车道剩余长度内实现汇入,所以智能车辆必须快速、准确地决策汇入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毫米波雷达和行车记录仪隐蔽安装于某高速汇入路段,在国庆节免费通行大流量情况下,连续追踪采集了大量的汇入数据。以随机筛选的619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汇入过程是否有前、后车将汇入场景划分为4种类型。对4类汇入过程的持续时间、压线时间、剩余加速车道长度、车速、转向灯启闭等进行分析,获取了驾驶人的汇入行为表征参数。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对后两类汇入场景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智能车辆的自主汇入决策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有后车的后两类汇入场景汇入持续时间和压线时间均大于前两类汇入场景;对于加速车道剩余长度,第一类汇入场景驾驶人更倾向于在加速车道起点附近执行汇入,第三、四类汇入场景驾驶人执行汇入的位置更靠近加速车道终点;对于压线时间与平均车速的关系,第二类汇入场景中相关系数较小,其他三类汇入场景相关系数较大;对于转向灯开启率,第四类汇入场景最大,第一类汇入场景最小。(2)在第三类汇入场景中,自车与后车相对速度、相对距离、加速车道剩余长度三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等待汇入和直接汇入两种汇入模式作为模型输出的组合整体决策效率达到88.89%,满足该模型使用要求;将上述直接汇入模式细分为安全和存在一定风险的直接汇入后,以等待汇入、安全的直接汇入和存在一定风险的直接汇入三种汇入模式作为输出的组合模型整体决策效率可以达到83.33%。(3)在第四类汇入场景中,自车与前后车相对速度、自车与前后车相对距离、加速车道剩余长度五参数作为模型的输入,等待和直接汇入两种模式作为输出的组合整体决策效率达到87.50%,满足该模型使用要求,最后在Matlab中进行了仿真验证。(4)第三、四类汇入场景中输入参数考虑剩余加速车道长度的组合决策效率均优于不考虑该参数的组合,且考虑该参数的组合在更短的时间窗口下决策效率达到最大;其次,考虑汇入决策是否安全比不考虑汇入决策是否安全所需要的时间窗口更长。
其他文献
基于物联网的自助洗衣机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了单片机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无线服务技术(GPRS)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用户手机端进行洗衣预约、在线支付、模式选择、远程控制与报警、消费查询、洗衣机运行状态的实时查询、洗衣机远程保养维护等功能.该系统既满足用户洗衣需求,同时提高了用户使用公用自助洗衣服务系统的生活体验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市场前景好.
本文以超高转速能量回收一体机中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超高速离心泵进行水力模型优化,得到优化模型,然后对原模型和优化模型在偏工况以及空化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并且对离心泵的外特性数据和内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另外,本文在对离心泵水力模型进行优化时,采用基于影响因子的新优化设计方法,为研究离心泵水力模型优化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超高车辆撞击跨线桥梁上部结构事故的频繁发生给桥梁结构安全运营带来了严重威胁。正常情况下桥梁上部结构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未充分考虑横向施加的外力作用,特别是在车辆撞击等冲击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侧向损伤必定会对结构的竖向承载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有必要开展桥梁上部结构在超高车辆侧向撞击下的研究工作,阐明侧向撞击下结构损伤程度对其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本文基于高精度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文献报道的试验
文章简要分析了建筑照明在建筑能耗的节能潜力,从最新的建筑能效标准和照明标准对照度水平和节能提出新的要求.结合目前我国照明水平的现状,对智能照明系统的设计与控制进行了分析.
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学前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为确保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与教育现代化要求相符,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实践,旨在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活动,丰富资源和手段的同时,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幼儿学前教育为落脚点,具体分析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生活的具体影响,希望给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岗位的一线幼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创新性思路.
也门20世纪的传统建筑大多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也门的钢筋混凝土住宅建筑大多是用只承受重力荷载的梁和柱建造的。因此,需要对这类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为也门不同高度的RC住宅建筑建立地震易损性曲线,本文对三种不同层高的建筑加以分析,即:三层、五层和七层。虽然在大多数研究中,填充墙被认为是非结构单元,其对抗震作用的贡献被忽略,但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填充墙的压缩支撑模型来考虑填充墙的作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