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我国博物馆无论是数量增长还是事业规模都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上海、南京、苏州等众多城市都提出了“博物馆之城”的构想与目标,博物馆行业发展成为文化建设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关注焦点,成为城市形象标识性建筑,以及展现城市历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交流平台。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城市人口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作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府将博物馆事业发展作为工作重心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等级注册的博物馆从2000年的千余座增长到2016年的4873座,已形成了行业标兵国家级博物馆,省行业代表省级重点博物馆,行业主体国有博物馆,行业拓展民办博物馆,种类多样、系列齐备的博物馆体系。与此同时,虽然数量和规模仍然是我国目前衡量博物馆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也应清醒看到,因为我国博物馆主力及国有博物馆因其特殊性质以及体制障碍,目前仍然存在综合管理水平低、社会服务能力弱、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缺乏成熟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地域性差距大等问题。 为了提升博物馆运营质量,开展博物馆绩效评估,2008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首次进行国家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此后每3年一次开展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定级评估工作,以按照自主申请、行业评估、灵活管理、分层指导的方式进行,希望能以“以评促建”作为原则,推动我国博物馆行业健康发展。截止到2016年,已经组织实施了三次定级评估工作,先后定级评估了789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为博物馆行业树立发展标杆、规范业务内容,乃至指引政府决策、满足社会群众文化需求都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借鉴。基于社会对博物馆定级评估的期待和要求,文章对博物馆性质、我国博物馆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要阐述,同时仔细分析说明了现行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办法和考察内容,对定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