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公共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大中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设施配置的人性化、高效率特征凸显。然而,与城市地区相比,许多小城镇仍处于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的低标准、低效率阶段,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步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同时,在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目标下,小城镇作为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关键节点,提升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从另一方面来看,小城镇普遍面临经济实力不强、财政供给不足、人口规模偏小、社会资源有限等现实问题,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困难和阻碍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在现实条件制约下,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法和发展模式的完善与创新,优化小城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使用的综合效率是解决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问题的突破口。本文选取江西省环鄱阳湖城市群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征及问题,并依托城市群优越的发展背景条件及示范性,提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优化的新方法、新模式和发展策略。 配置效率是影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不理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配置效率低下造成的,低效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仅造成政府财政投入的折损,也令居民的使用满意度降低。本文通过对环鄱阳湖城市群内小城镇展开广泛的数据收集和深入的田野调查,掌握其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现状特征和居民使用情况,从政府配置和居民使用两个层面,对设施配置的综合效率进行分析。同时,对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生活圈层结构特点与类型特征进行研究。最终基于公共服务产品效率理论和小城镇生活圈互动机制,结合环鄱阳湖城市群小城镇发展现状及发展特征,得出小城镇公共服务中心分级模式和基于分级模式的指标体系建立方法,以此提高环鄱阳湖城市群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并为江西省及其他地区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优化提供方法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