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灾害事件救援行动已经成为我军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内容,救援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国内外对于灾后心理干预的研究已比较成熟,但是以救援官兵为干预对象的研究还较少。突发灾害事件可分为自然性灾害和非自然性灾害两类,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十分巨大,国内外心理学界在灾后心理干预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缓解了受灾人群的心理创伤。突发灾害事件军队救援行动,具备要求紧迫、任务危险和保障困难等特点,救援官兵是突发事件心理受灾的二级人群,属于心理高危人群。军队战场心理干预体系建设的成果,促进了灾后救援官兵心理干预的发展。文章以若干汶川地震救援官兵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结果为依据,来探讨不同应激阶段、不同救援任务以及不同救援人群的心理反应特点,并详细阐述了救援官兵在救援行动各阶段易发的心理问题。在深入研究了救援官兵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文章结合我军组织指挥体系的特点和心理学人才建设的现状,将对救援官兵的心理干预分为初阶和高阶两个层次。初阶心理干预是指个人层面、集体层面的心理自救行为,高阶心理干预则是由具备一定心理学专业素养的人员实施的,更高专业水平的心理干预行为。本文以突发灾害事件救援官兵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的针对性研究,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笔者应用元分析方法,对一系列调研了我军参与突发灾害事件救援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文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给出一个较为综合、客观的结果,为本文研究打下基础。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实施方案,为突发灾害事件救援官兵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行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