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手势跟踪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势跟踪(Hand Tracking)作为人机交互领域(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的一门重要研究课题,拥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动画制作、康复训练、机器人控制、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现有的手势跟踪技术大多基于单一模态并且对象是不与外物作用的独立人手,其性能受限于单一模态的内在缺陷,对人手与外物交互的场景处理能力不足。本文从手势跟踪的输入模态出发,对无交互场景下的人手和交互场景下的人手,递进地研究使用多种模态的手势跟踪算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针对现有手势跟踪受限于单一输入模态内在缺陷的问题,本文从无交互场景出发,将关注点集中在人手与模态融合上,提出了一种融合数据手套和深度两种模态的手势跟踪算法。本文利用数据手套不受遮挡的特性弥补深度这一视觉模态易受遮挡影响的缺陷,同时利用深度模态提供手势的真实参照,降低数据手套为保证精确性对于繁琐校准流程的依赖。为了协同数据手套和深度,本文通过在人手建模、对应点搜寻、手型整合、姿态约束、自交叉避免等方面的创新,将手势跟踪构建为一个调整人手模型参数以适应输入人手深度图的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仅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情况下实时运行,且能有效提高手势跟踪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针对现有手势跟踪对人手与外物交互情况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无交互场景下的多模态手势跟踪算法进行扩展创新,提出了一种融合数据手套、深度和RGB三种模态,基于物体状态的交互式手势跟踪算法。立足于通过跟踪与人手交互的物体状态衡量人手与物体的交互作用,该算法在深入分析人手与物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为物体设计了一系列状态,并通过在物体的跟踪预测、人手与物体的接触和碰撞等方面的创新,将交互式手势跟踪构建为综合考虑物体、人手的运动和二者的交互作用的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提升交互式手势跟踪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小骨窗开颅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92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实验组钻孔引流术治疗,分析两组脑出血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远期疗效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其重度残疾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接受小骨窗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
目的 比较自体刃厚皮片及水疱皮移植在烧伤后瘢痕性色素脱失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烧伤后瘢痕性色素脱失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磨削术联合自体水疱皮移植治疗,观察组采用磨削术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效果评分及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皮肤质地、弹性及外观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治疗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磨削术
目的 分析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10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成参照组(52例)与试验组(52例),分别行传统手术与钬激光碎石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一次性碎石率、结石取净率、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历时、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47.06±4.38分钟、252.38±10.05ml、3.87±1.54分、2.57±1.15天)均少于参照组(58.83±5.06分钟、270.62±11.67ml、4.76±2.00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并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阴式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术后的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所有指标在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
雷达指纹识别旨在通过提取由雷达内部元器件差异造成的发射信号区别于其他同型号雷达的细微特征,实现雷达个体的判别和追踪。与传统雷达个体识别或调制方式识别相比,雷达指纹识别具有指纹信息极其细微、隐匿度较高的特点。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雷达指纹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逐渐崭露头角,然而已有的研究多基于仿真数据,模型和参数设置偏差较大,在实际场景中的识别率低、稳定性差;另外,电子战日趋智能化、自动化,对雷达指纹识别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机制、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开展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加术后尿激酶血肿腔辅助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1例.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71±3.61)天,术后24-48小时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清除率约为88%,2例患者术后7天内再次出血.术后3个月mRS评分0-2分共计7例,占33.3%,3-5分14例,占66.7%.21例患者中,术后2例并发脑积水,15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泌尿系感染、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
目的 探究可能导致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脊柱骨折患者设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情况,分析可能导致血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共85例(56.67%);单因素分析表明,吸烟和饮酒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抗凝药、术后卧床时间和康复锻炼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肥胖,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围手术期未抗凝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联合阴道镜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与术后6个月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00%vs 94.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开展腔内修复,观察主动脉重塑与血栓形成情况.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Stanford B型A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覆膜支架腔修复术,对比患者主动脉重塑及血栓吸收情况、治疗前后真假腔直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入组68例患者,经腔内修复治疗术后,主动脉重塑37例,占比54.41%(37/68),血栓完全吸收患者44例,占比64.71%(44/68);治疗后6个月,患者近端破口与气管分叉水平真腔直径较治疗前长,假腔直径较治疗前短(
目的 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科行关节镜治疗的98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疼痛组和无痛组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疼痛组患者术后7天内负重者、术后未冷敷者及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者占比显著高于无疼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过大、术后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及术后未冷敷是患者术后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OR=7.00,OR=8.59,OR=1.116,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