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之所以有价值,其根本前提在于会计信息具有价值。随着会计信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越来越不可或缺,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也会一直是个常说常新的课题。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则在于,将不同类型的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制度体系不同组成部份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从非正式会计约束(会计伦理道德)、正式会计规则和保证规则落实的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基本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会计信息失真相关问题”,首先介绍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然后将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经济活动,或未能准确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经济内容的会计信息定义为失真的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从会计信息生产过程着手,根据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不同,将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 第二部分“会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是本文展开分析的理论基础和起始点。本部分首先阐释了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的一般理论,指出制度的内涵是限制人们交往的规则,由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和保证约束有效的实施机制构成,具有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合作、提供激励和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功能。具体化到会计领域中,本文所分析的会计制度是指所有能对会计实务起约束作用的原则、准则、法规、条例和道德守则等的总和,这个体系中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体系(非正式约束)、规则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即正式约束)、和法律体系(会计法、证券法等,即实施机制)。会计制度具有规范会计行为、纠正会计偏差、降低信息市场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的功能。 第三部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成因分析”,是本文的重点。会计信息的生成离不开会计制度,会计信息会出现失真,要么是因为会计制度本身有问题,要么是因为会计制度的执行出了问题。本部分首先分析了会计制度体系中的非正式约束——会计伦理道德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因果关系;然后分析了会计制度体系中的正式约束——会计规则如果自身存在缺陷,则会成为会计信息规则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