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因果连词语法化的对比研究——以“因为”和because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21961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典型的关联词之一,汉英因果连词有着各自的语法化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共性和差异。本文基于语法化理论以及各时期的语料,具体分析了三个问题:(1)汉语因果连词(因为)的语法化过程是什么?(2)英语因果连词(because)的语法化过程是什么?(3)汉英因果连词语法化过程中产生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其语法化动因是什么?研究结果揭示如下:  (1)研究汉语因果连词因为的语法化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上古汉语时期、中古汉语时期、现代汉语时期。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  (2)英语because的语法化过程更简单,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古英语时期和现代英语时期。because来源于法语,后演变为英语中的合成连词。最初在句子中引导的从句,到14世纪末作为一个功能词存在,渐渐出现其简写形式。而到了现代英语中,because主要属于连词,但有时候也做副词使用。  (3)汉英因果连词在语法化过程中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由实词虚化而来,句法约束性都加强,出现了语音弱化语法化特征,且它们的虚化过程都具有单向性特征。语法化机制方面体现了明显的重新分析和类推,且它们的语法化过程都体现了语法化斜坡、并存原则和择一原则。隐喻和转喻是汉英因果连词产生语法化共性的认知动因。语言的外部运用,特别是语用法的语法化经济规律,也促进了汉英因果连词语法化。汉英因果连词的差异首先体现在语法化阶段特征上,二者的结构特征不能逐一对应。其次,因为语法化过程中更受类推机制的影响,隐喻是其重要认知动因。because则更受重新分析机制的影响,转喻为重要认知动因。另外,语法化中的自主性规律,即主观化,也导致汉英因果连词在语法化过程中其结构、句法等的差异。  本文是基于语法化理论对汉英因果连词语法化对比进行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和学习发现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由此得出了自己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美国女性主义学者朱迪斯·基根·加德纳认为,女性身份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同男性一样,必须经历不同的阶段才能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进而建立自我身份。在所有
关于造成英语动词语义变体的原因,历来是语言学界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分析主要从意象和图式出发,多聚焦于视角和突显的不同以及隐喻机制而造成的一词多义现象,语
19世纪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内战的爆发使得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生活与观念等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学创作也相应表现出新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在这一时期交
阿赫玛托娃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诗歌艺术家,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这一称谓既肯定了诗人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传达了诗人诗歌创作的风格特征。通过阅读诗人不同阶段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