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掀起一股改革的热潮,使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1991年现行《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我国审前程序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变化与发展:第一阶段,审前程序被滥用,导致实践中“先定后审”等弊端。法官办案的主要精力放到了法庭之外询问当事人、调查取证以及背对背的反复调解活动上,一般情况下,案件大都结束在这一阶段。在第二阶段,司法实践一度实行一步到庭或者直接开庭,这无异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了审前程序存在的必要性。其在实践中引发的诸多问题,已经证实了一步到庭是不可行的。到了现阶段,审前程序的研究得到重新的认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若干规定和证据交换的规定,成为了民事审前程序改革的一个良好契机。最高人民法院证据规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以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主要内容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但是,由于当事人收集、调查证据的权利缺乏充分的保证,以及未建立审前会议、审前判决、审前和解等制度,我国审前程序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着整个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建立公正、高效的民事诉讼机制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本文拟从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功能及其价值分析入手,初步探讨完善我国民事审前程序案件分流机制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对西方几个主要国家民事诉讼审前案件分流机制的分析考察,从而提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相关机制的初步设想。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个部分,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审前程序的基本功能。审前程序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准备性功能和独立性功能。最大限度的获取证据资料,整理证据和固定争点,防止诉讼突袭,是审前程序的准备性功能;而分流讼源、独立的解决纠纷则是审前程序的独立性功能。传统的审前程序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构建、完善审前程序,以更好地为庭审服务;而本文则致力于审前程序独立性功能的研究。 审前程序的独立性功能源于程序的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其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价值理念: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相适应;保护债权和维护以诚信为基础的交易秩序;以及实现程序正义的要求并能尊重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继而,本文对案件在审前程序中分流的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庭审判决对于双方当事人而言未必是最佳的解决方
其他文献
儒家文化历史悠久,其中"礼"是儒家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孔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中"礼"文化的内涵最为丰富,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
介绍了大豆纤维导湿、透汽、保暖、摩擦、弯曲、悬垂、起毛起球、抗静电、弹性、耐晒、耐热、耐酸碱、耐霉菌、耐虫柱、染色、混纺和交织性能。
伴随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高职院校教育资金利用率低、经费欠缺等状况也变得愈发突出。传统的高校预算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怎样解决好这个矛盾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跨国公司不断通过跨国并购来强化其核心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本
汽车悬架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安全性。传统的被动悬架由于其参数固定从根本上造成了两者的矛盾,半主动悬架作为最先进的悬架系统,能根据实时工况,及时
全球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迎来了一个空前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在企业竞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营销质量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经济作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合
继微博营销后,微信凭借其语音通话、LBS定位、二维码等独特的功能成为营销人士的新宠。企业的微信营销应侧重于企业服务上,最后就不同行业微信服务营销的应用建议:对于家电3C
通过调查受灾民众及未受灾民众对台风等重大灾害性事件的风险认知及预警情况,比较两者的差异,为政府对重大灾害性事件建立预警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受灾民众和
随着消费人群对产品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产品的种类随之丰富起来,市场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如何在市场中得到消费群体的认可,使自己的品牌获得较大的收益,成为商业者议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