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硼烷因其在室温条件下具有无毒无害、稳定性强和储氢密度高(19.6 wt%)的特性而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储氢材料。对于氨硼烷水解制氢体系的实际应用来说,非均相催化剂的参与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文献中所报道的催化剂存在活性低、循环性能差的缺点。为了制备出高性能的氨硼烷脱氢催化剂,本文致力于开展负载型Rh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以及催化氨硼烷脱氢性能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采用软模板法合成出具有独特层状结构的石墨相中孔-大孔碳材料(GMCs),再通过浸渍-还原法将金属Rh负载在GMCs载体表面得到Rh/GMCs催化剂。TEM表征结果表明4 wt%Rh/GMCs-40-800催化剂的粒径为1.8±0.6nm。实验结果表明,氨硼烷脱氢速率随催化剂用量和氨硼烷浓度呈线性增加,随三聚氰胺与葡萄糖质量比的变化呈火山型。同时,4 wt%Rh/GMCs-40-800的催化活性最高,283 K时的TOF值高达645.3 min-1且循环10次催化活性保持不变,是目前文献报道中该类型催化剂稳定性最高的。(2)采用硬模板法制备出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碳材料(MUFCs)为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负载金属Rh合成出了Rh/MUFCs催化剂。再通过XRD、XPS、TEM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微观结构进行分析。Rh/MUFCs在AB脱氢反应体系中表现出高活性与稳定性,其中3 wt%Rh/M10UFCs-6-750和3 wt%Rh/M10UFCs-6-800催化剂在283 K催化氨硼烷脱氢的TOF值分别为430.2 min-1和1290.7 min-1。同时,3 wt%Rh/M10UFCs-6-750在循环10次之后仍保留了初始活性的66.7%。Rh/MUFCs催化剂的高活性主要归因于载体的高比表面以及Rh纳米颗粒的良好分散,为氨硼烷脱氢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使催化活性明显提升。Rh催化剂的研究明显改善了它的循环稳定性,为实现氢能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