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冠状动脉CTA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筛查方法,但其辐射剂量一直备受关注。回顾性心电门控(简称后门控)扫描由于螺距小、重叠扫描致辐射剂量较高;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序列扫描为步进式扫描,仅在预先设定的R-R间期曝光,几乎没有重叠扫描,使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目前双源CT前门控常规的剂量曝光时间窗为35%~70%,为了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采用前门控序列扫描窄R-R间期曝光,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Flash CT缩窄曝光时间窗显示冠状动脉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与对照组(宽R-R间期)在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双源Flash CT冠状动脉前门控序列扫描的患者200例[体重指数(BMI)23-25kg/㎡、窦性心律且心率变化≤10次/min,图像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100例作为实验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6-74岁,平均(49.2±11.5)岁;100例作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35~72岁,平均(54.3±11.5)岁。实验组有53患者、对照组有51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数据采集时相:实验组,当心率≤75次/min[1]时,65%~75%R-R间期曝光,心率>75次/min时,35%~45%R-R间期曝光;对照组,35%~70%R-R间期曝光。管电压根据体重质量指数(BMI)调整:当BMI23~25kg/m2时采用120kV;管电流通过care dose4D自动调节。由2名具有5年以上心血管影像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两组患者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狭窄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不一致时由1名高年资医师裁定。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图像质量、辐射剂量(mSv)及准确性上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20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Flash 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实验组有53例同期行SCAG检查的患者,阳性诊断准确率92.45%,对照组有51例同期行SCAG检查的患者,其阳性诊断准确率为90.20%;图像质量:实验组可诊断图像占97%,对照组可诊断图像占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辐射剂量:实验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为(3.01±0.45)mSv,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为(6.91±0.38)mSv,较对照组降低了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Flash CT前门控序列扫描窄R-R间期曝光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其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SCAG相比得到较高的一致性,可以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