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环境”在医院公共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研究——以台大儿童医院候诊空间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疾病生理的康复,也尝试追求心理层面的痊愈。医疗服务观念出现从“治疗疾病”到“疗愈病人”的变化,促进了“疗愈环境”理念的发展。“疗愈环境”是指一处可以诱发身体自体疗愈且具有正向转化能力,提升空间使用者身体、心理、精神完全健康的环境,是现代医疗空间环境设计的趋势。国外医院空间以“疗愈环境”理念为中心的设计案例较多,且观念较为成熟,营造“疗愈环境”是医院设计的整体趋势。我国内地的医院空间在“疗愈环境”设计方面较为不足,研究以“疗愈环境”为设计中心的儿童医院案例,可以为内地同类型医院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  文章首先从“疗愈环境”理念入手,阐述“疗愈环境”的起源概念,重点整理设计原则与构成元素;其次分析儿童医院候诊空间现状及“疗愈环境”设计在海外儿童医院案例中的运用;然后本论文将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作为个案研究,深入挖掘以“疗愈环境”设计原则为切入点而进行的设计策略,从室内公共等候区、游戏等候区、公共艺术区、艺术文化关怀区,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疗愈环境”设计的原则与设计手法,之后通过对案例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佐证了从心灵情感、空间环境、人际互动、疗愈情景四个方面均给医疗空间使用者带来正向的影响,并总结案例的设计原则与特色;最后将“疗愈环境”设计策略归纳总结为“互动性游戏”“情景式故事”“艺术文化氛围”和“本土化元素”四个设计方向,并挑选其中三个设计方向进行实例改良方案设计,将设计策略运用于实际方案。  这种以“疗愈环境”理念为中心的儿童医院设计可以为内地儿童医院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通过借鉴台湾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较为成熟的“疗愈环境”设计策略,结合自身情况,我国内地儿童医院空间也能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且有自身特色的“疗愈环境”。
其他文献
跨文化的沟通与合作正不断改变着设计的目标与形态,将各种背景文化的用户聚集到了开发目标之前。中国是传承数千年的文化大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见证了无数文化输入案例,如今正在
蒋廷锡为康乾时期“蒋派”宫廷花鸟画的开创者,“蒋派”宫廷花鸟画家包括蒋廷锡、蒋溥、李鱓、邹元斗、马逸、余省、汤祖祥等,“蒋派”兴盛时期经历康、雍、乾三朝。其中,蒋
期刊
期刊
在世界音乐历史的漫漫长卷中,镌刻着一个伟大的名字——弗朗兹·李斯特(FranzLiszt.1811.10.22-1886.7.31)。他是一位集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以及
莫里索和卡萨特是19世纪的印象派女性画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以她们的绘画艺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她们所处在的时代,社会和家庭等背景,阐述了印象派的产生,她们与印象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