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以往的研究集中于从教师自身来探讨实践智慧的提升策略,企望通过塑造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显然失之偏颇,对一线教师有失公允。 本研究通过系统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教学实践智慧的内在物特质与外在表征进行了概括、界定,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与反思的互动中形成的个体应对复杂情境中事件的综合能力。它来源于教师的个人经验,但并没有提升到公共的教育理论层面,是处于教师的个人实践经验与教育理论中间地带的具有个人特异性、默会性、情境性、动态生成性的独特能力。借助经济学中博弈理论的分析构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概括、分析了教学智慧缺失的具体表现,剖析了影响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外部因素与深层动因,进而得出结论:教育本真的缺失、变形与异化。教育博弈主体各方在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陷入了“囚徒困境”,导致当下的教学实践必须从以往“普适性”理论指导的纯粹技术性实践,转向基于教学具体情境的智慧型实践。 在教育博弈各方中,谁先采取行动便会占有先动优势,教师的理智选择便是对“唯分数至上”的教学评价机制的被动适应,由此导致的是教育主体不得不面对的教学智慧丧失的事实。惟有发动新一轮的博弈,方有可能实现一次新的真正优化,从而使得教师实践智慧的回归与发展。新一轮博弈的触发点必须依靠外部环境以及制度层面的改变,因此外部环境的改变与制度的建设成为发动新一轮博弈的起点。 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在关注教师自身因素的同时,从教师所处现实环境的宏观视角寻求实践智慧的回归路径,而不仅仅从教师方面探讨对策。这样,研究提出的重塑课堂教学价值观、释放教师的活力、解放学生的头脑等策略,理论上具有自恰性,实践上具有针对性。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较为系统地剖析了教师教学智慧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以博弈理论为分析构架,从宏观视角解读教学智慧的缺失与回归,为本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