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启动,这是继2013年11月提出的“单独二孩”政策后的又一次重大调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既是我国应对生育水平快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等人口结构性问题的正确决策,也将给我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家庭生活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整体性政策配套措施以实现“全面二孩”这一新政目标。就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长远来看要在科学预测人口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提前做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准备,近期来看则要在切实保护教师合法生育权的基础上理性化解女教师扎堆生育“二孩”带来的“孕产式”缺员。关于二孩时代的“教师荒”问题,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到,并给出初步的对策建议,但实证化调查分析和系统化对策探讨成果尚付阙如。为此,有必要围绕中小学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开展实证调查,并分析其现实影响与应对困境,进而相对系统地探讨应对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教师和深度访谈校长相结合的方法,对J省中小学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具体影响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发现中小学教师“二孩”生育意愿非常强烈且相对集中,其具体影响及应对困境表现在六个层面:一是公办学校教师缺编与性别失衡突出,教师二孩生育将使其雪上加霜;二是临时性代课教师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县城巨型小学更是成为重灾区;三是女教师二孩生育直接影响教学工作,配偶的生育对男教师也有影响;四是公办学校受制于政策难以应对挑战,民办学校相对会更好应对困难;五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未作出积极响应,单靠学校方面难有效解决问题;六是教师二孩生育的影响将会持续存在,需要建立问题解决的长效机制。J省因地处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队伍较为紧张,该问题的应对和化解会相对棘手,但笔者建议可从如下四个层面入手:一是坚持一个总体原则,即在保障中小学女教师“二孩”生育权的同时理性应对;二是政府层面应将教师的“二孩”生育问题纳入教师队伍管理的统筹考虑;三是学校层面应主动适应、多元补充,并努力用良好的学校文化消解一部分不良影响;四是其他层面还有赖于教师的体谅、家长的理解、大学的支持,从而共同应对教师“二孩”生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