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改增作为当前财税体制领域的重大改革,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对地方财政收入、行业税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选取营改增对居民收入分配和福利的影响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简要介绍营改增背景及其对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重点进行实证模拟分析。根据各部门实际增值税和营业税及相应的增加值和总产出,计算各行业的实际税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税收的价格效应模型,以此计算各行业的有效税率;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与价格年鉴中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结构与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相对应,以计算出各收入等级居民承担的绝对税收量及年度收入和终身收入衡量的税收负担率;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数据,计算扩围改革前及各方案下的基尼系数,以评价营改增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此外,在已构建的税收价格效应模型基础上,根据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和支出函数,及补偿性变化(CV)和等价性变化(EV)的定义,构建价格的福利效应模型。计算各种方案下的补偿性变化和等价性变化,以评价营改增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第一,采用单一税率扩围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效果更显著。采用多档税率扩围的方案四基尼系数下降仅为0.0541%,而采用单一税率扩围的方案五、六、七基尼系数下降分别为0.0776%、0.1311%、0.1504%。可见税率档次越多,对经济的扭曲程度越大,越不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第二,营改增有利于减轻居民税收负担。无论是以年度收入衡量还是以终身收入衡量的税收负担,无论是全行业扩围还是部分行业扩围,也不论是单一税率扩围还是多档税率扩围,营改增后,各收入等级居民承担的税负较扩围前均下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商企业进项抵扣增加,税负降低,而服务业由于受中间投入品结构及增加值比例等因素影响,少部分行业税负会上升。但总体来看,营改增作为结构性减税政策,减税效果明显。第三,扩围范围越广越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部分行业扩围的方案一、二、三,随着扩围范围加大,基尼系数下降幅度依次加大。由此可见,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行业越多,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有利。统一服务业和工商业的税收制度,有利于服务业从工商业中剥离,而不会增加额外的税收成本。而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正向调节作用。第四,营改增并没有改变增值税的累退性。从按税收占年度收入衡量的居民税收负担角度看,整体上,无论是扩围前还是各改革方案下,增值税和营业税呈现的都是累退性,税收负担随收入的增加反而降低,与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流转税具有累退性质的观点一致。而从按税收占终身收入衡量的居民税收负担的角度看,整体上,无论是扩围前还是各改革方案下,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累退性减弱,表现出微弱的累进性。第五,营改增有利于提高居民福利水平。无论是全行业扩围还是部分行业扩围,本文模拟的七种扩围方案中(除方案七外)居民福利较扩围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模拟结果显示,扩围税率越低,福利改善程度越大。但扩围税率过低,其减税幅度过大,财政难以支撑,且服务业和工商业的增值税税率相差过大也不利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第六,扩围税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福利损失增加。方案七中按13%的税率进行全行业扩围,居民福利出现了一个拐点,福利水平由改善转为恶化。从全行业采用6%到11%,再到13%扩围,居民福利改善程度逐渐减弱,到13%时出现拐点,说明扩围税率过高会导致福利损失增加。第七,房地产行业扩围需谨慎处理。部分行业扩围的三种方案中,尽管相对于扩围前,总体上福利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将房地产业纳入扩围范围居民福利改善程度有所降低。因此,从居民福利角度看,将房地产业纳入扩围范围需谨慎处理。此外,房地产行业业务较复杂,扩围存在诸多技术性难题,扩围难度较大,需谨慎设计房地产业的扩围方案。本文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果从税率选择;特殊行业扩围,包括金融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减免税问题,包括农产品增值税减免、某些特殊服务行业减免、生活必需品及需鼓励发展行业的减免和营业税减免税政策的过渡等方面对进一步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提出几点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