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儒学宗教性的研究始于利玛窦时期的天主教内部,经过20世纪海内外有识之士的激烈讨论,现在讨论更多的是儒学宗教性问题,杜维明——第三期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之一,长期致力于研究儒学的现代发展问题上,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出发,挖掘当代社会思潮与儒学的关联性,充分肯定儒学在人性修养和人格塑造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认同儒学具有宗教性特征并对此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探讨、研究杜维明先生关于儒学方面的思想,对我们更深刻地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资源的现代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杜维明对儒家传统的反思缘起于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思想界关于儒学传统的现代命运的悲观结论的一种挑战回应,面对西方的话语霸权,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杜维明通过其比附、格义、建构的方法,对儒学资源进行了现代化的转型,希望能够借助儒学人文精神的重建达到继承启蒙精神而超越诸如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泛滥之类的启蒙心态。对于儒家宗教性问题,他的观点是在诠释《中庸》的过程中而形成的,通过对不断深化主体性的君子、对作为“信赖社群”的社会、对构建道德形而上学的“诚”进行的认真反思,他发现儒家思想中充满了深刻的伦理宗教意蕴,儒家的终极关怀是自我转化,最终上达天德,从而形成宗教维度。不过由于杜维明的思想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