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脚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日趋扩大与完善,地区的交通制约着经济发展,因此,公路工程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甘肃省处在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部位,地区公路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公路路面的主要形式有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和碎石路面。沥青路面因其相对于水泥等其他路面具有使用性能优异、行车舒适、建设速度快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在西北地区新建的大部分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被作为公路面层的主要材料。但随着各地区气候差异、交通量的增长、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公路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现象,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而改性沥青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因此改性剂的选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甘肃地区复杂的地理条件、多变的气候特征、现有的技术条件及经济条件对改性沥青路面进行环境适应性研究。分别从改性沥青对环境的生态影响和环境对改性沥青路面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给今后甘肃地区沥青路面材料的选择和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论文首先在对大量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综述,介绍了LCA(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及公路路面环境适应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的方向与内容。其次,研究了甘肃省公路路面的基本情况,详细的分析了沥青路面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材料应用情况、路面特征及质量通病、改性沥青的种类、特点及适用性。然后,从生命周期角度详细分析了甘肃省沥青及改性沥青路面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并基于此确定了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建立了以LCA(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环境适应性和改善评价的模型。最后,以甘肃省不同地区的多条公路项目为依托,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数据计算与处理,采用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实例进行分析,并应用研究模型对各地区不同路面情况不同改性剂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评价。本论文通过研究分析,对于甘肃地区改性沥青路面进行了资源与环境的适应性研究,验证了其可行性与适用性,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以期为甘肃地区路面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