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凡45000字。第一部分绪论,阐释了论文选题的意义,有关研究的成果,论文的写作方法,力图在参照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比较、考据、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第二部分‘十通’概说,主要论述了“十通”这些大书的各自的名称、含义、作者,编纂年代、纂书的特色等等,着重让阅读者对“十通”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三部分‘三通’与西北民族史研究,论述了“十通”中最重要的“前三通”的历史学史料价值,从独特的角度来审视“三通”中有关西北民族史史料在历史上面的贡献。第四部分‘清六通’、‘清续文献通考’与西北民族史研究,主要论述了“清六通”、《清续文献通考》中的历史学史料价值,反映出其史料价值的独特作用。第五部分“十通”所反映的社会历史观,从统一观、民族观、边疆观、这三个方面具体详细的论述了“十通”的编纂者对于关于“三观”撰述旨趣和认识。第六部分结语总结了本文的全部内容,“十通”的史料价值所体现在的三个方面,即详他书之略、补他书之阙和正他书之误。“十通”的社会历史观所反映的撰书者的“将施有政”与撰书旨趣。 本论题既属于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又关涉西北地方历史,这种交叉层次的研究考察,既有助于丰富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内容,也有助于西北地方史研究的深化;论题既对?十通?作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又从新的视角考察了这十部大书所反映出的社会史观,这种交叉层次的研究考察,既有助于丰富有关中古史研究的内容,也有助于探究古代民族政策的当否;论题不仅致力于恢复中国古代史中“十通”本来面貌,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社会历史观中历史现象所隐含的历史启示,总结出这一历史时段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教训,从而显现出对往后及现实历史运动的“史鉴”作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