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补肺肾三法对COPD大鼠肺血管和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远后效应机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 评价补肺健脾法、补肺益肾法和益气滋肾法对COPD肺血管和右心室重塑的疗效及其远后效应。   2 探讨补肺健脾法、补肺益肾法和益气滋肾法改善COPD肺血管和右心室重塑的机制及其远后效应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和氨茶碱组,每组20只。采用香烟熏吸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制作稳定期COPD大鼠模型。于第9周开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至第20周,半数取材,其余动物正常饲养至第32周,取材。检测大鼠肺功能(TV、PEF、EF50);肺组织病理,肺脏超微结构变化,右心肥大指数,心脏组织脏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肺脏组织MMP-2、MMP-9、TIMP-1和TGF-β的基因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心脏组织ET-1、TGF-β、VEGF、bFGF、MMP-9和TIMP-1的蛋白表达。   结果   1 一般情况   模型组大鼠形体消瘦,精神倦怠,活动减少,进食量、饮水量减少,大便溏,垫料潮湿等,3个中药组(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和益气滋肾组,下同)和氨茶碱组可以改善上述变化,其中以补肺健脾组和补肺益肾组效果尤为明显。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较对照组缓慢(P>0.05)。3个中药组和氨茶碱组体重自第12周增长趋势较模型组有所加快(P>0.05)。   2 肺功能   模型组TV、PEF、EF50从第4周开始与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P<0.01),3个中药组从16周起与模型组相比PEF 和EF50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TV值从第20周起显著升高(P<0.05,P<0.01);氨茶碱组在20、、28周时PEF值明显升高(P<0.05)。在32周的观察期间,3个中药组与氨茶碱组比较TV、PEF、EF5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3 肺脏、心脏组织病理   第20、32周结束时,模型组肺小血管壁厚度和右心室肥大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3个中药组和氨茶碱组肺血管壁增厚程度、右心室肥大指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3个中药组与氨茶碱组比较右心室肥大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组肺动脉、心肌细胞、心血管线粒体体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3个中药组较模型组肺动脉线粒体体密度显著增多(P<0.01),3个中药组与氨茶碱组心肌细胞、心血管线粒体体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模型组肌节长度较对照组减少(P<0.05)。第20周时,补肺健脾组肺小血管壁厚度较补肺益肾组和益气滋肾组明显降低(P<0.05, P<0.01);第20周时,补肺健脾组、补肺益肾组与益气滋肾组比较右心室肥大指数降低(P<0.05);补肺健脾组肌节长度较模型组增长(P<0.01)。第32周时,补肺健脾组与补肺益肾组肌节长度较模型组增长(P<0.05,P<0.01)。与第20周比较,模型组、氨茶碱组肺小血管壁厚度比第32周时增厚(P<0.05,P<0.01),3个中药组肺小血管壁厚度比第32周时降低(P<0.05,P<0.01); 3个中药组第32周右心室肥大指数降低(P<0.01)。   4 肺脏组织MMP-2、MMP-9、TIMP-1和TGF-β   第20、32周时,模型组肺组织MMP-2、MMP-9、TIMP-1和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肺健脾组肺组织MMP-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3个中药组和氨茶碱组MMP-9、TIMP-1和TGF-β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补肺健脾组MMP-2表达较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及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第20周时,补肺健脾组与补肺益肾组MMP-9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5,P<0.01);3个中药组TIMP-1表达较氨茶碱表达明显降低(P<0.01)。第32周时,补肺健脾组MMP-9、TGF-β表达较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及氨茶碱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益气滋肾组与氨茶碱组比较TGF-β表达降低(P<0.05)。与20周比较,模型肺组织MMP-2、MMP-9、TIMP-1和TGF-βmRNA的表达第32周时降低(P<0.01),3个中药组和氨茶碱组MMP-2、MMP-9、TIMP-1和TGF-βmRNA的表达第32周时降低(P<0.01)。   5 心脏组织ET-1、TGF-β、VEGF、bFGF、MMP-9和TIMP-1   第20、32周结束时,模型组心脏组织ET-1、TGF-β、VEGF、bFGF、MMP-9和TIM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个中药组ET-1、TGF-β、VEGF、bFGF、MMP-9和TIMP-1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3个中药组ET-1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其中第20周时,3个中药组心脏组织TGF-β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补肺健脾组心脏组织VEGF表达较补肺益肾组、益气滋肾组与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补肺益肾组VEGF的表达较益气滋肾组与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补肺健脾组与补肺益肾组bFGF的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第32周时,补肺健脾组与补肺益肾组TGF-β的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1);3个中药组心脏组织VEGF的表达较氨茶碱组明显降低(P<0.05,P<0.01)。与20周比较,模型心脏组织ET-1、TGF-β、VEGF、MMP-9和TIMP-1的表达第32周时降低(P<0.01),3个中药组和氨茶碱组ET-1、TGF-β、VEGF、MMP-9和TIMP-1的表达第32周时降低(P<0.01)。   6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表明,肺小血管壁厚度与肺组织中MMP-2(r=0.630,P=0.001)、MMP-9 (r=0.796,P=0.000)、TIMP-1(r=0.588,P=0.003)、TGF-β(r=0.651,P=0.001)显著 正相关(P<0.01);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体密度肺组织中MMP-2(r=-0.715,P=0.001)、MMP-9(r=-0.762,P=0.000)、TIMP-1(r=-0.725,P=0.003)、TGF-β(r=-0.601,P=0.001)显著负相关(P<0.01)。右心室肥大指数与心脏组织中ET-1(r=-0.854,P=0.000)、TGF-β(r=-0.879,P=0.000)、VEGF(r=-0.868,P=0.0030)、bFGF(r=-0.850,P=0.000)、MMP-9(r=-0.865,P=0.000)、TIMP-1(r=-0.798,P=0.000)显著负相关(P<0.01);心肌细胞线粒体体密度与心脏组织中ET-1(r=0.465,P=0.004)、VEGF(r=0.446,P=0.0030)、bFGF(r=0.379,P=0.023)、MMP-9(r=0.485,P=0.003)、TIMP-1(r=0.549,P=0.001)显著正相关(P<0.05,P<0.01)。   结论   1 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和益气滋肾方可以明显改善COPD大鼠一般状况及肺功能、减轻肺脏、心脏组织病理损害,具有显著疗效和远后效应。   2 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和益气滋肾方对COPD大鼠肺血管重塑、右心室重构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远后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代谢有关,在降低肺小血管壁厚度,右心肥大指数,ET-1、TGF-β、VEGF、MMP-2、MMP-9及TIMP-1表达等方面尤为突出。   3 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和益气滋肾方治疗COPD大鼠的疗效及远后效应均明显优于氨茶碱,且以补肺健脾方、补肺益肾方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头针配合体针速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进一步证实其科学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目的:本研究从临床实践入手,以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消乳散结胶囊联合乳癖散结膏口服加外敷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乳房肿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