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颖的纳米沟道制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uoduo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沟道是生物化学、微纳流体行为研究、纳米光学、生物医学等方面研究的重要载体,是微控流芯片(Microfluidic Chip)的核心部分,也是纳米制造工艺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以微控流芯片中的微流体流动特性和纳米管道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为背景,展开全文的研究。针对目前主流微纳工艺的高成本和低可控性的不足,本文从MEMS选择性工艺出发,重点研究离子束干法刻蚀原理和和双阴影效应,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离子束角度选择性的纳米制造技术。根据离子束双阴影效应,即离子束的角度选择性,本文建立了自对准的双纳米沟道的离子束刻蚀模型,并结合其他MEMS选择性工艺,在微米掩模图形上成功制备出双纳米沟道。最后将这种新型纳米制造工艺尝试应用于微控流芯片中。本文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首先,综述介绍了微系统技术和纳米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提出MEMS选择性工艺在纳米制造上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技术。同时以微控流芯片的研究为背景,提出本文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向。接着,根据微流体在沟道内的流动特性相关理论,简述了微米沟道的不同横截面形状对微流体的流动的不同影响,并重点介绍了带有双纳米沟道的微通道的模型和它的应用价值。然后,从MEMS选择性工艺出发,研究干法刻蚀中的离子束刻蚀技术。重点分析离子束在刻蚀微米尺度图形时所表现出的双阴影效应,建立基于离子束刻蚀的自对准的纳米沟道模型,并结合其他的MEMS选择性工艺,设计了可行的工艺方案。最后,在2um宽的掩模基础上,利用离子束双阴影效应成功制备出双纳米沟道,其宽度可达200nm。同时,将这种新颖的纳米沟道制备技术尝试应用于微控流芯片的流片中,并作初步的测试。本文在研究新型工艺下所获得的纳米沟道具有良好的自对准性和低的工艺成本,有可能应用于生物医学、微纳米流体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本论文以铋层类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SrBjTiO为对象,研究了A、B位离子掺杂和烧结工艺对材料的晶体结构、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结合XRD和SEM研究和观察陶瓷晶相组成和显微形貌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变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造成学生英语口语表达困难的成因,探讨了改进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口语教学;困难成因;实施策略;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古近系心组红岗段是广东三水盆地的主要生油层,以一套黑—灰黑色页岩沉积为主,其富含有机质、纹层理发育良好的岩层与相对贫有机质、含微体生物化石的微扰动层交替出现。根
四枝杈纳米氧化锌(T-ZnO)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纳米三维结构等性能,在光电子器件、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及能源领域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T-ZnO的成核机理研究及可控合成
期刊
基于模间干涉的全光纤电压互感器解决了传统电压互感器中的很多问题,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课题主要研究椭圆芯光纤的传播特性,为研究基于模间干涉的光纤电压互感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电压互感器的研究现状与课题的研究背景,指出了目前在传统电压互感器中所存在的问题,引出基于模间干涉的光纤电压互感器。并采用马卡梯法对椭圆芯光纤进行分析。针对所选光纤的参数,得到各个模式的模场函数和传播常数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