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物画是在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将得到的科学知识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博物画能使观者体验到自然造物的精妙,审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绘画来表达科学发现及科学现象,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简言之,博物画就是一门注入了科学精神的绘画艺术。博物画的科学性,使其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科学性充分显示出了它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特殊地位和不可取代性。而其具有的艺术性更加有利于博物学知识的普及以及研究成果的传播,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和科学信息的交流。一直以来,对博物画的研究主要在西方的学术界,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是博物学与博物画的发祥地。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地域和国家,都有其特有的博物学文化和特色,地方博物画正是反映地方博物学特色的有力证据。中国博物画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观念和表现方式,反映出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体现了国人的科学观、艺术观。本文首先以中西方博物画的发展历史为背景,通过系统地梳理中西方博物画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演化,对比分析中西方博物画的特征,揭示演化背后的科学、艺术、文化、社会背景。然后从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分析在当代背景下继续研究和发展博物画的意义。最后提出在科技迅猛发展,博物画受到摄影技术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博物画创新。科技的发展从一方面来看,对传统博物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来看,也能成为当代博物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将各种新技术手段、新材料应用到艺术领域。将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从多种视觉表达形式入手,来表现当代博物画新的科学与艺术生命力,并展现其人文与社会价值,更好地实现探索自然、读懂自然、表现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将这门注入了科学精神的艺术画种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