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我国刑法中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中,劳资关系是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其最为核心的则是劳动报酬问题。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报酬是其整个家庭基本生活的保障,也是其最为基本的权益。在劳动关系中,劳动报酬权是劳动者享有的基本与核心的权益,如若劳动者连其最基本的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引发了众多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正因为如此,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用刑法这一手段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本文首先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在词源上的意义,并将国内外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规定进行比较,明确其在刑法意义上的概念。接着通过分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构造,了解以何种行为方式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以及该行为所侵犯的对象,并且对实施该行为的主体与其实施行为时的目的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最后,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与侵占行为、诈骗行为和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判行为一一进行比较,以此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进行界定。
其他文献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有着独特的内涵和价值。我国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是中国具体国情与长期的司法审判的产物。与西方判例制度不同的是,虽然与西方的判例制度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不能混
介绍了VC + +创建的DLL输出函数的方法和特性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调用方法 ,最后以PowerBuilder调用由VC + +创建的DLL的外部函数的实例来说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非传统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现已成为世界政治的重大问题。如今,国家所关注的安全问题已不再仅局限于军事、政治等传统安全问题。而金融安全、
学位
新三板市场,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门为非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相关专业服务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平台,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已进入法治时代,面对社会生活中的纠纷烦扰,人们更多地愿意求助于法律,而不再寄托于强权,司法裁判也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法治下的司法独立要求法官依法裁判,但是通过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