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异辛酯(EHMA)、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以及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为单体,通过接枝聚合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上一层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得到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包覆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PMMA/TiO2、PBMA/TiO2、PEHMA/TiO2、PLMA/TiO2和PSMA/TiO2。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热失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包覆的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包覆粒子的性质研究表明随着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化基团烷基链碳原子数的增加,改性的TiO2纳米粒子与水的接触角逐渐增大,纳米粒子表面逐渐由亲水性转变成疏水性,在有机溶剂中粒子逐渐由团聚状态转变成稳定分散状态;在Isopar L中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和电泳淌度逐渐增加,分散稳定性增强;当改性剂单体中烷基链上的碳原子数少于8时,TiO2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较大,体系出现团聚和沉淀现象;当改性剂单体中烷基链上碳原子数大于8时,粒子的平均粒径较小,分布在200~300nm之间,体系基本不会产生团聚和沉淀,分散稳定。以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改性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PMMA/TiO2、PBMA/TiO2、PEHMA/TiO2、PLMA/TiO2和PSMA/TiO2作为分散相固体颗粒,以Isopar L为基础液,构建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电流变体系,并对构建体系的电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PLMA/TiO2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效应最强,其次是PMMA/TiO2电流变液,PBMA/TiO2和PSMA/TiO2电流变液的电流变效应相当,PEHMA/TiO2电流变液没有产生电流变效应。当没有外加电场作用时,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改性的Ti O2纳米粒子电流变液体系具有典型的牛顿流体特性。当外加电场强度由0 kV/mm增至4.5 kV/mm时,电流变体系表现出宾汉流体的流变行为,且剪切应力随着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体系的剪切应力也随着固体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流变效应增强。电场强度、固体颗粒的质量浓度以及剪切速率均对电流变液的漏电流有影响,并且都存在临界值。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随着固体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体系的电流变效应亦随着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增大而增强。将PMMA/TiO2、PBMA/TiO2、PEHMA/TiO2、PLMA/TiO2和PSMA/TiO2电流变液作为电子墨水白色介质应用到电泳显示中,并对显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以未改性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电泳液为电子墨水白色介质制备的电泳显示原型器件相比,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电流变液制备的电子墨水的白色介质制备为电泳显示器件的响应时间随着改性剂单体中烷基链上碳原子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黑白对比度有所下降,瞬态电流有所降低。以PLMA/TiO2电流变液为电子墨水白色介质制备的电泳显示原型器件的响应时间最短,为300~400 ms,黑白对比度达到7,瞬态电流和漏电流可得到有效抑制。以PLMA/TiO2电流变液制备的微杯显示器件在对比度为2.6,稳态时间超过了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