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表现为不同区域间、城乡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一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不断地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带来了区域间的贫富差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差异也越来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在“十三五”规划背景下,结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新要求,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并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后通过手动分类法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2008-2017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从时间上来看,2008年-2017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各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得到改善,但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 (2)从空间上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空间演变特征呈现胶济线向胶济线两翼由高到低分布,青岛圈、烟威区、东滨区以及济南圈内的济南市、淄博市和莱芜市的基本服务水平较高。济南圈内的德州市、聊城市和泰安市、日临区和济枣菏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 (3)在各种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政府的财政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出偏好与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显著因素。此外还有一些无法量化的影响因素,如各地的区位条件、各级政府的职能,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以及监督问责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针对影响山东半岛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的因素,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自身状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发挥青岛、济南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济枣菏区、临日区的经济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基础领域的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间的服务差距;推进各地市政府积极进行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型职能;通过调整政府的财政结构,发挥好财政转移支付的作用;同时健全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法律体系,并不断完善监督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