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对西方发达国家如此,对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也如此。但一各国的公司治理又是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分不开的。同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原有经营体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出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所有权缺位等问题。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存在是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以及产权多元化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股权结构优化为起点,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现代公司治理理论,股权结构的安排是整个公司治理框架的产权基石,是决定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文章从股权集中程度和股权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股权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发现股权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都不利于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而具有一定集中程度、拥有相对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及治理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股权主体(国家股、法人股、社会流通股)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从而对公司治理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法人股既有动力又有能力监督公司的经营者或者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股权结构对于公司治理中涉及到的控制权方式、运作方式、治理效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流通股偏小的不合理股权结构。 因此,要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安排股权结构、解决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成为首要努力方向。国有股的逐步减持、机构投资者的引入、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都是实现股权多元化,打破当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的有效途径。 文章以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文献和实证分析为基础,并对其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设置,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