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聚果糖又称为蔗果寡糖,其分子结构是在蔗糖(GF)分子上以β-1,2糖苷键结合1-3个果糖分子。其成分主要是蔗果三糖(GF2)、蔗果四糖(GF3)和蔗果五糖(GF4)。低聚果糖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尤其以洋葱、牛蒡、芦笋、香蕉等植物中含量较高。低聚果糖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的功能、抗龋齿、促进矿物质吸收、提高免疫力、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等功效特性。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低聚果糖对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pH条件下低聚果糖对脂类的吸附效果。同时,通过研究小鼠的粪便性状、墨汁推进率、首次排黑便时间、排便粒数、重量及含水量的情况来对小鼠肠运动及排便情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如下:1.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血清中TG的含量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脂血症模型中低聚果糖对动物血清胆固醇的吸附率为44.98%。当pH 3.0,pH7.0时,低聚果糖对猪油有较强的吸附能力;pH 7.0时,低聚果糖对对花生油和胆固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喂食低聚果糖的小鼠的墨汁推进率要显著大于模型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首粒黒便时间要显著缩短,而粪便粒数和重量要显著增大,表明低聚果糖能够显著促进肠运动,增加粪便的粒数及重量,具有改善小鼠便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