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perforation,CLP)建立脓毒症大鼠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假手术组(n=8)和脓毒症组(n=8),假手术组仅开腹、翻动盲肠后缝合腹腔,脓毒症组采用CLP术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观察(2h、6h、12h、24h)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腹腔内渗出情况、肠系膜动脉、肠壁改变;另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每组各15只,模型建立方法同前,模型建立后,分别收集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2h、12h、24h)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内毒素(Endotoxin,ET)及降钙素原(PCT)浓度。另取2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4)和脓毒症组(n=14),方法同前,模型建立后,观察两组大鼠7天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一般状况表现为毛发粗乱、精神萎靡、进食进水减少、排稀便或腹泻、活动量明显减少、四肢肌力明显减弱,而假手术组无上述症状;CLP后12小时,脓毒症组大鼠腹腔内可见被结扎的盲肠变黑坏死,腹腔内大量淡血性渗出液,回肠扩张积气,肠管灌注不良,呈缺血性改变;24小时后可见腹腔粘连,网膜包裹坏死的盲肠,而假手术组回肠、肠系膜、盲肠灌注良好,颜色正常,腹腔无渗出;脓毒症组大鼠2、12、24小时血清ET、PCT浓度与假手术组同一时间点比较可见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至12h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到24h可观察血清ET和PCT浓度较12h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模型组第1天死亡4只,第2天死亡3只,第3天死亡1只,7天生存率为42.9%,假手术组大鼠无一只死亡,7天生存率为100%,脓毒症组7天存活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 结论: 本实验证明采用CLP术建立脓毒症模型是充分可行的,其严重程度为中度。 第二部分 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对照组(Control组)、溶媒对照组(DMSO组)、低剂量姜黄素组(L-cur)、高剂量姜黄素组(H-cur)。Sham组,开腹后取出盲肠,然后回纳、关腹;Control组,仅实施盲肠结扎穿孔术;DMSO组,盲肠结扎穿孔术后经腹腔注射溶媒二甲基亚砜;L-cur组,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0分钟经腹腔注射姜黄素100mg/kg+二甲基亚砜(DMSO);H-cur组,盲肠结扎穿孔术后10分钟腹腔注射姜黄素200mg/kg+二甲基亚砜(DMSO);采集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2h、6h、12h、24h)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剪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采用称重法检测各组大鼠12、24小时肠组织含水率,采用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6、24小时回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术后12小时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统计各组凋亡上皮细胞均值。另取70只大鼠,分组及方法同上,每组14只,观察各组大鼠7天生存率。 结果: Sham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浓度无明显变化,回肠含水率、回肠组织病理形态无明显改变。Control组、DMSO组TNF-a、IL-6浓度自2小时起即开始上升,至12小时达到高峰,至24小时开始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而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姜黄素组TNF-a、IL-6浓度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Control组和DMSO组,且H-cur低于L-cu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ntrol组、DMSO组同一时间点回肠含水率明显高于Sham组,而姜黄素组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DMSO组,且H-cur低于L-cur组。Control组、DMSO组D-乳酸、DAO浓度2小时无明显变化,自6小时起开始上升并逐渐升高,与Sha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姜黄素组D-乳酸、DAO浓度明显低于同一时间点Control组和DMSO组,且H-cur低于L-cu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ntrol组及DMSO组光镜下回肠组织6小时即开始出现病理损伤,至24小时损伤进一步加重,而姜黄素组回肠病理损伤程度轻于于同一时间点Control组和DMSO组,且H-cur轻于L-cur组。TUNEL法显示Sham组仅可见数个肠上皮细胞凋亡,而Control组及DMSO组肠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经姜黄素干预后H-cur、L-cur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且H-cur少于L-cur组。Sham组大鼠7天生存率为100%,Control组和DMSO组7天生存率明显低于Sham组,L-cur和H-cur组7天生存率与Control组和DMSO组比统计学差异,但7天内存活时间明显长于Control组和DMSO组。 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减轻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保护脓毒症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且具有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