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梨状肌综合征成为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人们对此病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及早干预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分析,根据导师冀来喜教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团队前期的研究成果,本课题以新九针中圆利针疗法为基本治疗手段,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圆利针对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明确其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机制及圆利针疗法的优势所在,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及规范化处方以促进针灸学科的发展。方法:从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国医堂门诊的患者中筛选与本研究标准相符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治疗,每3天治疗1次,2次/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天;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隔天治疗1次,3次/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记录相应的VAS评分、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等,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资料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资料组内比较经t检验,P值都<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VAS评分资料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圆利针组比毫针组的疗效更优。2.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髋关节功能积分情况组内比较经t检验,P值都<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髋关节功能积分情况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圆利针组比毫针组的疗效更优。3.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分析: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情况经?(17)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圆利针组比毫针组的疗效更优。结论:通过本研究证实对梨状肌综合征分别采用圆利针、毫针进行干预治疗均有效,二者都能够消除或缓解相应的臀部疼痛及下肢不适等症状,与毫针相比运用圆利针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更确切、更可靠,治愈率、有效率更高,值得借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