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即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外生型公共文化建设,也包括以农民个体或集体为主体进行的内生型公共文化建设,这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两种模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政府与农民有各自的出发点和需求点,这些出发点和需求点有一致也有不一致。本文以晋东南W村为例,意图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两种模式下各自的建设内容进行描述,并且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的公共文化建设内容的受欢迎程度来检视其所拥有的不同成效,以此总结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政府与农民供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首先是本文的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相关的理论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相关内容进行了文献梳理,并且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概况。其次是本文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对W村政府主导下的外生型公共文化建设的方式、建设内容、不同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建设的成效进行了详细描述。第二章与前一章相对应,是对农村内生型文化建设的方式、建设内容、不同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建设的成效进行的描述。第三章通过对比了两种模式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内容的受欢迎程度,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政府与农民的需求进行了比较,发现了政府与农民供需关系中的一致性和矛盾性,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供需关系矛盾主要应归因于供给侧的问题。第四章从供给侧角度出发,对调和政府与农民供需关系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论述。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讨论部分,该部分从供需理论出发,对政府和民众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政府作为供给方,既有其必须要做的任务,又有其自身的需求考量。农民作为供给方和享用方两重身份叠加的角色,供给和生产的公共文化内容尽管更加符合自身需求,但是其供给角色在快速弱化,其作为政府供给下的享用者角色快速增强。双方角色及其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供需矛盾逐渐凸显,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改变我国的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开发市场和社会的助力作用,并且要重塑和强化农民作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人翁的角色,以此实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