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战略是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分别体现了中国的西进战略和海上发展战略。港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拉动经济的海上马车夫,是通往亚洲、欧洲、美洲的必要门户,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港口建设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进海上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2015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港口投资热情高涨,此外,港口属地化管理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对港口大规模实施新港区的开发,造成港口数量快速膨胀,结构性过剩突出,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对港口效率进行量化测度,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个地区港口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选取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生产用码头长度、生产用泊位数量、万吨级以上生产用泊位数量等作为投入指标,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作为产出指标,应用三阶段DEA分析方法,对港口效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综合技术效率不高,主要是由于港口规模无效率。从动态角度看,2012-2016年,沿海主要港口规模效率的提升推动了港口综合技术效率的不断提升,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规模效率有所改善。然后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以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纵向分析港口动态效率,并深入分析港口效率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6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生产率不断改善,其中1998-2008年港口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008-2016年港口生产率的提升主要源于港口技术效率的提升。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对我国沿海港口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正向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对港口规模效率产生一定影响,表明港口业效率水平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密切相关,“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将推动国内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从而对港口业效率提升起到一定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