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宏观经济学领域内的投资理论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演变过程。第一阶段是运用马歇尔的长期与短期均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投资量决定因素地新古典投资理论;第二阶段是充分考虑投资项目建立之后,需要不断调节营运来避免未来收益不确定的动态决策Q理论。由于投资具有三个特性:不可逆性,不确定性与可延迟性(时间选择性)。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被传统理论所忽略的特点是,如果不马上进行投资,投资机会一般不会消失。这就导致了当代宏观投资理论新的发展——期权投资理论。实物期权理论并非局限于企业投资决策的研究,而是在投资的各领域有广泛发展。对于方兴未艾的实物期权理论,本文按照“思维方式——经济学解释——技术工具”这一主线对现有广泛的实物期权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实物期权和金融期权的本质区别。随后阐述了实物期权发展的最新框架Abel-Eberly。并比较了Abel-Eberly框架和传统投资理论的区别。并指出该框架和和实物界认识的区别。即实物界认为通过实物期权可以提升投资的风险的价值。而Abel-Eberly的框架则认为投资和风险的关系是不明朗的。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中国制造业投资机会和风险的关系是怎样的?是怎样做不可逆投资决策的?是否存在提升风险价值的管理期权呢?这就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在Abel-Eberly理论上提出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首先指出该模型比传统的Q模型优越之处。并用此误差修正模型以公司股票日收益率波动性度量其不确定性以“协同效应”度量不可逆性,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借助GMM-SYS方法考察这些企业是如何在不可逆条件下进行投资的。为了更好的研究投资和风险的关系,本文将风险分解为市场风险和公司独有风险。经过实症,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投资与风险存在正向关系,这种风险偏好可能是种投机行为。并且不存在提升风险价值的管理期权。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可能是由于FDI引入的技术创新,广告及营销行策略为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