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禺戏剧文学奖”是我国当代戏剧文学领域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评奖活动。自1980年起, “曹禺戏剧文学奖”的名称几经改变,但“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创作”的宗旨始终不变。30多年来,评选出优秀剧目400余部,推出百余位优秀的剧作家,对当代戏剧创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本文作为“曹禺戏剧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研究之一,选取以小人物、小剧场话剧为主的沈虹光为研究对象,对她四部获“曹禺戏剧文学奖”的作品进行分析,找出沈虹光剧作的特点和她作品中蕴含的“曹禺戏剧文学奖”的创作精神。沈虹光,我国新时期女性剧作家中的佼佼者,国家一级编剧。她的作品大多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但却在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中,写出了人性的内涵。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30余年来沈虹光创作话剧剧本十余部,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此外,她还创作有电视剧脚本、中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共计百万余字。她创作的剧本,从题材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她的剧作大多是描写普通人生活的小人物系列, 《五二班日志》、 《同船过渡》等,都是她代表性的作品。从1999年以后,沈虹光转而创作战争历史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剧作相对于以前,关注度和评价都不是很高,被认为是她创作水平的一种滑坡。在对沈虹光作品的分析研究中,我发现,目前国内外对沈虹光作品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某一部或某一类型话剧的感想和分析,且几乎全部集中于对作品和沈虹光个人的赞美之词,很少有人分析指出作品的问题和不足。能够全面、客观的分析沈虹光所有作品的类型、特点及其剧作发展演变的论文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沈虹光创作的话剧作品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第一部分,首先对沈虹光各个时期的剧作,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做简要梳理;第二部分,着重将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的四部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第三部分,对沈虹光剧作的整体特征,及其剧作存在的普遍问题,缺点不足进行做概括性总结。通过对沈虹光所有话剧作品的梳理,我发现她在小人物题材的创作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观众和戏剧界的广泛认可。但由于后期作者身份的转变,以及自身对历史、战争题材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她所创作的战争历史题材作品艺术水准有所下滑。总体而言,沈虹光以其清新、朴实的散文化戏剧为我国新时期的话剧舞台注入一股新风,在当代戏剧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