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研究通货紧缩一般理论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并客观评价了中国前期各项政策的成效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性建议.该文提出中国通货紧缩是由东南亚金融危机、"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从紧过度、无效供给过剩和相对供给过剩、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货币供给量增幅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以及基础货币收缩、体制变化滞后于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重点评价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和不足.在充分肯定这些政策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这些政策存在的不足.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财政风险增大,新的不良资产会出现,并且投资结构有待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足表现在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方法不利于贷款,适应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的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信用制度没有建立,降低利息对刺激经济的作用有限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大政策功能定位不准确、相互越位、功能不到位等.同时,也对其他政策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