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平与人类生活休戚与共,人类对和平的追求亘古不衰。近几十年,和平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源于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是和平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成果。约翰·加尔通(Johan Galtung,以下简称加尔通)被称为“和平学之父”,是和平学的领军人物和集大成者。加尔通之前,和平研究很大程度上从属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受国际关系理论的影响,和平研究一直将战争等相关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1959年,加尔通组建了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并创办了《和平研究杂志》这一专业期刊,标志着和平学开始作为系统理论学科的存在。加尔通扩展了和平内涵,认为我们所追求的和平不应该只局限于废止战争等直接暴力的“消极和平”,更要实现去除阻碍人们自我实现机会的“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的“积极和平”。这一和平概念将反对直接暴力与反对结构暴力和文化暴力相整合,即关注暴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又探究暴力产生的结构性因素,并在不断实践中找寻治愈良方。加尔通和平思想的形成突破了以往“避免战争”这一狭小关注点的束缚,认识到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力的盲区,将和平问题提升至寻求平等的相互关系的规范高度,不仅为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今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更为和平学的继续发展拓宽了研究范围,提供了研究动力。鉴于和平与和平学的重要性以及加尔通在和平学的特殊地位,本文选择将加尔通和平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系统归纳总结加尔通和平思想以把握其理论精髓,加深对和平学的理解和认识,并为具有中国特色和平理论的构建以及当代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的基本结构如下:导论,该部分主要是对全文进行总体描述,以便以下章节的展开。介绍研究的缘起,概括和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设计文章总体布局和结构安排,指出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加尔通本人及其和平思想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如果希望对加尔通和平学思想进行研究,我们需要大致了解加尔通本人的基本经历。而究其和平思想形成的原因,就要考虑到加尔通所处的大的时代背景以及地理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术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所成就的独特的心理文化。第二章,加尔通和平学思想变化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脉络。任何一种理论的构建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事,加尔通和平学理论也是如此。加尔通的和平思想正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才趋于成熟。第三章,阐述和分析加尔通和平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理论的主要范畴,能够展现理论的主要观点和思维结构,因此对核心概念进行阐述和分析有助于对加尔通和平思想的深刻挖掘。第四章,对加尔通和平学思想的特点、贡献及其局限性的分析。作为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加尔通和平学思想具有自身的理论特色,只有对其特点有所把握,才能更加清晰地体会加尔通和平思想的独特内涵。而对加尔通和平思想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加尔通和平思想的贡献与价值;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可以看到加尔通和平思想所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的和平学研究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