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不同血清型的禽致病大肠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脐炎,肿头综合症以及蜂窝织炎等,这些疾病给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最常见血清型是O1、O2、O78,其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荚膜、脂多糖复合物、粘附素、铁摄取系统、外膜蛋白,毒素、外膜蛋白、AGI-3基因组岛、侵袭素IbeA、Pst系统、大肠杆菌素等。尽管近年来关于大肠杆菌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对于细菌发病机制和毒力因子的作用未完全解释清楚。当前已经鉴定出编码APEC毒力因子的基因,基因缺失实验也已确认出I型菌毛、P菌毛,产气菌素、铁运输系统、温度敏感型血凝素在APEC致病性方面所起的作用。黏附素的表达被认为是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毒力特征。APEC所描述的主要粘附素为I型菌毛,P菌毛和温度敏感型血凝素。温度敏感型血凝素由tsh基因编码,首次由Provence和Curtiss发现并鉴定,它可能在细菌定植于禽类呼吸道初始阶段时起粘附作用,体内实验也表明在禽类气囊感染中,Tsh蛋白起到黏附作用。本实验以临床所分离大肠杆菌为材料,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常规试验,包括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O抗原鉴定。结果显示,43株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耐药性的菌株比例达到100%。43株细菌对红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到了100%。除丁安卡那霉素(13%,13/43)以外,细菌对其它药物的耐药率均超多了50%,其中对羧苄西林(97%,42/43),氟哌酸(95%,41/43),复方新诺明(90%,39/43)的耐药性均达到了90%或以上。O抗原结果显示,本试验所分离大肠杆菌主要为O2和O78。进一步的试验通过以所分离大肠杆菌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完整tsh基因片段,构建Tsh表达载体,将其导入DH5α感受态并进一步进行PCR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