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干旱是影响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生存在逆境下的植物经过漫长的适应过程,进化出了十分独特的抗逆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西北荒漠区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转运等生理及相关功能基因方面,但在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析霸王转录组数据发现,转录因子CL9880.Contig2All的表达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影响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长期生存在逆境下的植物经过漫长的适应过程,进化出了十分独特的抗逆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对西北荒漠区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转运等生理及相关功能基因方面,但在转录调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分析霸王转录组数据发现,转录因子CL9880.Contig2All的表达水平在盐和渗透处理下显著上调,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到霸王响应盐和渗透胁迫过程中。基于此,我们克隆了该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其与拟南芥中AtWRKY29同源性最高,将其命名为ZxWRKY29。而关于AtWRKY2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胁迫方面,且与干旱胁迫相关的研究尚未见公开报道。因此,我们进一步对WRKY29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表达模式分析发现,霸王根和叶中ZxWRKY29的表达量均受-0.5 MPa渗透胁迫及50 mM NaCl显著诱导上调,且在根中的表达情况与6 h处理后的表达谱数据一致。对拟南芥Col-0和ZxWRKY29超表达植株进行自然干旱和150 mM NaCl处理,结果表明ZxWRKY29超表达增强了拟南芥的耐盐抗旱能力。2.对拟南芥AtWRKY29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受渗透胁迫和盐胁迫显著诱导。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我们订购了两个wrky29 T-DNA插入缺失突变体株系wrky29-1和wrky29-2,通过鉴定获得纯合突变体;同时构建获得了该基因超表达的纯合株系,并以AtWRKY29表达量居中的OE5和表达量较高的OE7为材料进行后续研究。3.以Col-0、wrky29-1、wrky29-2、OE5、OE7等5种株系为实验材料,正常培养至4周龄时,表型观察发现,wrky29-1、wrky29-2两个突变体株系的株型显著大于Col-0,且叶色较浅;而OE5、OE7两个超表达株系的株型明显小于Col-0,叶色深绿。对正常培养至3周龄的植株自然干旱处理14 d后,发现两个突变体植株的萎蔫程度大于野生型,而两个超表达株系无明显萎蔫。通过对叶绿素a、叶绿素b、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片相对含水量、植株存活率及地上部干鲜重等测定发现,在正常条件下,除地上部干鲜重与各植株株型表现一致外,各株系其他生理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而与正常条件下相比,干旱胁迫处理下各株系的生理指标均发生了明显下降,但wrky29-1和wrky29-2两个突变体的相应指标显著低于Col-0,而OE5和OE7植株明显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表明AtWRKY29在拟南芥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正调节作用。4.通过对Col-0、wrky29、OE5进行转录组测序,两两比较分析发现wrky29/Col-0组共有13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30个下调基因,69个上调基因;OE5/Col-0组共有44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79个为下调基因,70个基因为上调基因;OE5/wrky29组共有49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1个为下调基因,445个为上调基因。通过GO聚类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途径、响应刺激及信号转导等过程。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AtWRKY29基因缺失和超表达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代谢途径及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黄酮类物质含量、叶片H2O2 DAB染色、活性氧产生速率、光合参数及相对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AtWRKY29能够显著增加黄酮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从而减缓植物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防止叶绿素等被氧化破坏并保护细胞膜系统的完整性,以此帮助植物抵御干旱胁迫。本研究阐明了转录因子WRKY29在植物抗旱过程中的功能,并为草类植物抗逆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古土壤是过去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形成时期的古气候信息。古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形成对古气候变化异常敏感,成为研究古气候的一个重要替代指标。泥盆纪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重大转变,发生了多次气候事件。目前对晚泥盆世气候的研究主要在古生物地层方面,而利用古土壤黏土矿物进行古气候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甘肃白银晚泥盆世红色沉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色沉积中的黏土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碳酸盐分布特征,结合野外观察,识
为了研究逆境对中国西北地区绿化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该地区优良的抗逆植物资源,建立合理的抗逆指标体系,本研究以该地区的四个绿化树种: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西部沙樱(Prunus bessey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银水牛果(Shepherdia argentea)为试验对象,分别模拟了两种不同的环境胁迫:干旱胁迫(W1、W2、W3,分别表示
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是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天然屏障,具有显著的顶端-基底侧极性(apico-basal polarity)。当不同刺激因子(IL-1β、LPS、PMA)刺激内皮细胞单层两侧时,LPS及PMA产生明显极性应答。但PMA(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作为疏水性小分子出现极性应答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云南西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在新近纪的地形变化明显,亚洲东部的季风系统也对其气候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气候、地形等因素促进了该地区植物的快速分化和森林面貌的变化。蕨类是维管植物中重要的一类,有超过10000种,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也比较明显。临沧是云南保存较好的新近纪化石产地之一,我们在临沧发现了比较多的蕨类植物化石,它们对我们了解新近纪蕨类在云南西部的快速分化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通过宏观形态对比
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CP,Uncoupling proteins)通过消除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跨膜质子梯度,使氧化与磷酸化解耦联,降低ATP产生,转化能量为热,被称为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电化学势”能量耗散途径。已有的实验证据表明,UCPs参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及生长发育过程。但是,其中具体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还不明确。为了从分子及遗传角度阐述UCP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我们构建了U
目的:探究黑番茄浓缩浆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为BPH伴有LUTS的150例患者被随机分到安慰剂组(45例)、试验组(60例)和阳性对照组(45例)。安慰剂组服用安慰剂,试验组服用黑番茄浓缩浆,阳性对照组中若患者前列腺体积(PV)≤30ml服用坦索罗辛、
新生代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北近2000千米的区域变形隆升,形成了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对亚洲构造区地貌格局以及气候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青藏高原成为研究大陆碰撞过程、岩石圈和大陆地壳变形规律的天然实验室,但目前的研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及动力学机制核心问题还不明确,需要在青藏高原关键地区通过多种科学研究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构造隆升时空演化证据。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位
甘肃河西龙首山地区一带二叠纪地层保存完好,植物化石丰富。本文于该区采集了一种蕨类化石,且进行了详细研究。所得蕉羊齿化石保存有较为完好的叶片及角质层,通过对宏观形态与微细构造的研究将其鉴定为延蕉羊齿Compsopteris wongii。本文为龙首山山西组延蕉羊齿首次报道,且首次进行角质层实验。蕉羊齿属以往被认为是种子蕨纲植物,本文延蕉羊齿叶片化石上有较为清晰的孢子囊群印痕,结合前人研究,笔者认为部
高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农业增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荒漠区,其耐热能力极强。在长期适应高温环境过程中逐渐进化出了自身独特的抗热机制,其体内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但目前关于霸王耐热的生理机制和分子基础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对霸王幼苗进行热处理,以期初步揭示其耐高温的生理机制,并进一步采用RNA-seq高通量
青藏高原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其积雪的异常变化会对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南亚的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另外,青藏高原也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牧区,积雪研究对于牧区雪灾监测与预警至关重要。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第三极”,我国众多河流发源于此,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三江源就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藏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中纬度高海拔山区积雪区,近来诸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