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信息化和工业化使得国际劳动分工发生了深刻变革,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延伸,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产生空间分离。企业的国际化、全球化经营使得其空间组织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随着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自改革开放至加入WTO,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FDI接收国,而日本在2000年后就成为在华投资额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经济体。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国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日本是上海累计吸引外资金额最多的国家。自企业地理学引入以来,企业活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组织变化被看作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企业空间组织作为一涉及多领域的交叉学科领域,国内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和区域系统的相互关系讨论较为集中;针对日本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日资对华投资区位选择、日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日资对华投资趋势分析等宏观层面,从企业地理的角度探讨某地区日本企业空间组织变化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企业地理学视角,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企业空间组织研究框架,并以在上海的日资企业的区位选择、集聚及其演变过程为例,通过对典型地区典型企业的企业空间组织进行深入剖析,期待能在理论上丰富企业地理学研究内涵,为进一步深化微观层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以上海日资企业空间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时间序列对上海日资企业区位选择、集聚、演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影响因子与动力机制;以松下作为研究个案,考察其企业空间组织的演进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上海的日资企业空间区位特征表现为三方面:(1)传统中心核心区的转型;(2)企业集聚重心逐渐从浦东新区向长宁地区迁移;(3)企业空间组织结构与城市体系密切相关。通过市场、政府、自身等内外因共同作用,布局上海的日资企业呈现出三方面的演变趋势:一是企业职能部门外部化,集聚指向性明显;二是产业选择高端化,与本地生产网络融合加深;三是企业生产网络与城市体系相适应。对松下在华企业空间组织的演变及其特征的个案分析,也进一步予以了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