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事会作为现代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是一个重要的决策和监督机构,对企业绩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在股东、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三者的关系中,董事会在股东与经营管理者之间起着传导作用,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立一个规范而有效率的董事会是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而董事会结构是董事会的重要特征,董事会能否正常运转,其结构是否合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合理的董事会结构会产生低效的董事会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公司绩效。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回顾了董事会结构的相关理论,如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等,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来研究最优董事会规模和结构如何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然后结合模型结论和理论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董事会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将董事会结构因素确定为国有董事比重、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董事会持股和董事会薪酬、董事会会议次数并设定评价公司绩效的综合指数,进而提出研究假设。本文搜集了我国在沪市上市的国有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介绍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公司绩效的现状,然后建立截面数据计量估计模型,从实证的角度来探讨各董事会特征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为倒U型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薪酬以及年度董事会会议次数都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与公司绩效负相关,两职分离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其他变量(国有董事比重及董事会持股)的检验结果不很理想,可能与我国的特殊国情相关。最终根据前述观点总结本文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要完善有关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政策法规,实现董事会规范管理;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企董事会选聘机制;三是合理规范董事会规模;四是改进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独立性;五是合理制定董事激励制度;六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分清职责,提高公司决策的客观性;七是完善董事会决策机制。